尽管日本宪法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了“主权在民”,但事实上真正操纵着政治及其运行的则是远离普通民众的四大主体——政治家、官僚、利益集团和地方势力,是它们影响和控制着日本的中央决策以及其政治决策过程。其中,只有政治家才是国民经由投票选举产生的所谓“政治代言人”,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议员;官僚则主要是指中央省厅的官僚们,他们是以资历作为核心价值的;利益集团则包括各种业界团体、职业团体以及经济团体、甚至是各个企业;地方势力则是近年存在感在逐步增强,它们包括地方首长如各都道府县的知事、市町村的最高长官以及地方议员和相关政府机构的公务员们。
对于政治家而言,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举胜利并且持续胜利”,因为只有当选议员才能成为政治家,而当选次数越多,越能积累党内资历,从而有机会出任政府或对内更高职位,获得更高的政治权力和地位。因此,政治家的目的就只有一个 “选举胜出并能持续”。所以他们首先要面对地方选区的竞争,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前是中选区制度,也就是一个选区一般是可以选出3—5名国会议员。从地方来看,地方政治家、企业以及各种团体有多个选项,这就看谁更能有活动能力。当然,中央层面的竞争更是政治家们不能懈怠的,隶属于哪个党派、有过怎样的任职经历,这些都是对其评价的关键因素,而此次出任何种职位,是内阁还是党内职务,通过影响中央预算来“反哺”支持自己的地方或利益团体,进而获得更好的政治生涯。
对于官僚而言,其目标就是如何“出世”——也就是从诸多精英人才中“脱颖而出”,出任更高级别的官员。除与同事之间的发展机会竞争之外,官僚们还必须尽力维护自己所在省厅的利益,扩大所在部门的利益资源。例如,国家在发展或拓展一些新的领域之际,各省厅都会竭尽全力地争夺其政策资源,如发展“多媒体”的信息领域,就存在掌管电脑等信息设备生产的通商产业省与掌管通信业务的内务省之间的竞争。其实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年各省厅的预算竞争。预算对于各省厅而言就是政策实施的生命线,特别是面对紧缩财政方针之际,由于不断缩小的“蛋糕”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
图2-2 日本四大政治主体及相关关系(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绘制。
利益集团既包括像商工会议所、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那样顶级的经济团体,又包括各种业界团体,如医师协会、税务师协会、农业团体、市民团体等,甚至是各个具体的企业,由于其组织形式林林总总、非常复杂,其政治目的也包罗万象,且既有关心一个问题的,又有关心多个问题或领域的。从行为主体来看,则可以分为营利性主体、非营利性主体、混合主体以及对所有市民开放的市民主体等。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会建立与政治家或中央官僚之间的利益关联。
地方势力主要是通过地缘或血缘而实际控制地方选票的市、町、村三级地方行政官员以及地方议员。对于他们而言,首先要确保的也是如何当选。因此,他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居民支持自己,不断积累自己的业绩,提升自身的“实力”,发挥自己的政治力量。对于地方势力而言,如何从国家获得公共事业项目和政府补助金是其实现上述目标的最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日本财政支出体系存在这样一种问题:财政支出方面,地方占2/3,剩下1/3是中央支出;而税收方面正好相反,国税占据2/3,而地方税仅为1/3。这种体制特征就导致地方严重依赖中央财政,特别是从国家转给地方的一般财源,就是所谓“地方交付税”和“地方让与税”。而且由于中央财政的有限性,也导致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