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忧不报喜”[28],应该算是日本媒体的最突出特征,这或许与这个岛国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强烈危机意识密切相关。“失去的三十年”也具有这种特征性质,尽管日本经济确实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等课题的严重考验,特别是“异次元宽松”金融政策实施以来的5年多,日本银行所增发货币量超过350万亿日元,当前其货币供应量(广义M2)已突破500万亿日元(2018年9月24日为504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的“爆表”风险之高甚至已经是史无前例。[29]但这些只是硬币的一面,日本经济及其整个社会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日本社会快速转型及其新活力的体现。
老龄化社会的新活力——“百年人生”。2017年9月,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了“百年人生”的新概念——作为世界第一长寿国家,日本今后要积极迎接人生百年时代,构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全民活跃、健康、安心社会。安倍内阁还成立了“人生百年时代构想推进室”的专门研究机构,研究设计新的社会框架。
事实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继续就业在日本已经蔚然成风。根据日本政府统计,在2017年月6720万劳动大军中,65—69岁劳动者约为454万人、70岁以上就业者也达367万人,65岁以上老年就业者合计约为821万人,占全部就业之比为12.2%。[30]从国际比较来看,日本老年人就业率也远高于欧美各国,如2016年日本65—69岁男性老年就业比率已经高达52.9%,也就是超过一半仍在继续工作,该年龄段的女性就业比例也达到33.4%;与此相对照的是,美国65—69岁男性就业率为35.5%、女性为27%,英国男性、女性就业比例则分别为25.7%和16.6%,德国分别为19.4%和11.9%,意大利分别为13.3%和5.2%、而法国仅为8%和4.9%。[31](www.xing528.com)
女性就业率不断攀升。结婚、特别是生育之后就成为“家庭主妇”,这恐怕是对战后日本社会中女性形象的最传统认识。但如今,大部分日本女性已经走出家庭而步入了社会。2016年在加盟OECD的35个国家中,日本女性以就业率突破66%(15—64岁)而排名第16位,已经超过了美国等国家,而且2001年日本女性就业率其实就已达到57%,超过一半的女性选择了社会就业。不过,女性就业大幅增加是与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密切相关的。早在1999年日本就颁布实施了《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基本法》,确立了“尊重男女人权平等”“社会制度与传统”等五大基本理念,极大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诚然,日本女性就业仍然存在诸如与男性工资存在差距(男性平均月工资为42.4万日元,而女性仅为27万日元)、就业形势差距(如女性中的非正式员工占比为55.5%,而男性仅为21.9%)、[32]社会精英层女性偏少等严峻课题,但这些都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特别是安倍内阁以来提出“女性活跃”等政策口号,对于改善女性就业环境以及提升女性社会地位都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从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转向海外生产。伴随着日本制造业海外转移,特别是全球化经营模式确立之后,对日本的对外收支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之后,在日本对外经常收支中,已经不再有所谓贸易盈利,支撑日本对外黑字的支柱变成了以对外投资营收为主的“第一次所得收支”项目。[33]1996年日本第一次所得收支的收益首次超过5万亿日元,2004年又突破10万亿日元,2015年则突破20万亿日元大关。它与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呈现了正相关关系,如今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占比已经超过25%,也就是日企的1/4产能转移到了海外。日本对外贸易也受到巨大影响,制造业的“现地化”经营战略改变了原来在日本生产、从日本出口的经营模式,于是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也逐步减小,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爆发甚至令其贸易出现大幅赤字,原因是日本核电停运导致其必须大量进口能源而驱动火力发电来弥补电力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