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管理方法激励学生,实现进步

科学管理方法激励学生,实现进步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教育方针表述,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势头使在校生的职业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高职教育在德、智、体、美教育上体现学生的素质、职业能力,实际上是学生的素质问题。建立学生成才的奖励体系和奖学金制度很有必要。实行双证制,是教育管理制度的可取之举。实行“双证制”,就是把学历教育制与职业资格证书制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地求知,学有所长,业有所特。

科学管理方法激励学生,实现进步

“合格寓特长”,不仅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认可,就是在普通教育界也引起广泛注意。如何实现“合格寓特长”,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全面发展是总概念。我国教育方针表述,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多年来,全面发展被智育的平均发展所替代,使学生的特长受到压抑和限制,未能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从实际出发来研究智育的全面发展问题实属必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势头使在校生的职业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中出现以就业竞争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培养自己的素质的行为,他们对教学计划内的某些课程采取敷衍态度,利用周末或假期在校外学习一些对谋职有用的课程或技艺,这一行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高职教育在德、智、体、美教育上体现学生的素质、职业能力,实际上是学生的素质问题。技能好或很好,要是在品德上是一个龌龊的人,这个技能对社会是否会产生好的效益,还要存疑。不论何种专业的教育,只顾及智育上的技能那是要受挫的。这是因为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秀与否是不够的或远远不够的,要是考试成绩拔尖,而品性不端,这个拔尖的成绩在社会上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因此,对人的教育要从根本上着眼,这就是人的素质教育问题。任何片面追求技能上的优秀而忽视品德塑造的教育终究要失败的。看来,学校这个活生生造就人的“工厂”乃非物化的“产品”之厂,而是造就“人才”之厂,人的素质教育是育人之本。诚然,只重品德而忽视智能是不行的,一无所能还能在社会上创造物质财富吗?否!教育的大框架是在造就人的素质。

建立学生成才的奖励体系和奖学金制度很有必要。教育教学都要以人的素质教育为大前提。按社会需求办学,其着眼点自然地放在社会所需求的专业上,所学能所用。学成专业者找不到合适的职业,试问办这样的专业又有何用?中等卫校的某些专业已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明证,现实无情,就逼你改造专业不可,要不这学校还能生存下去?谁还花钱投考你这个专业呢?生源不就成了问题?无生源就像无原料的工厂一样,靠什么来加工产品?不出产品或产品滞销或产品劣质不倒闭才怪!同样,教学什么课程也得从社会所需出发,教学的整个过程以社会所需之专业为学生求学之目标。实行双证制,是教育管理制度的可取之举。(www.xing528.com)

实行“双证制”,就是把学历教育制与职业资格证书制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地求知,学有所长,业有所特。奖励体系应体现三个结合:一是校内外结合;二是课内外结合;三是课程之间结合,使其教学安排周密,尽力做到万无一失。

奖励体系既是奖学金体系,又是评选“三好生”的依据。奖励项目应以品德为先,考查学科成绩、专业操作技能、社会实践、各种竞赛成绩等,以人的素质在行为上的表现为依据,不偏不倚地科学客观地评定。

再谈谈奖学金的标准问题。奖学金应以“考绩分配”,比如“一等奖学金”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二等奖学金”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三等奖学金”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二等、三等与一等的界标是什么。应该制定奖学金细则,没有细则就没有章法。奖是一种激发人们进取的手段。奖的反面是罚,不功即无禄,客观上起促人上进的作用,奖罚严明不仅是治学之本,也是治国之本。好坏不分,只能是大家一个样,好的无劲头,坏的有机可乘,甚至坏人得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