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80年代就出现了中专教育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问题。一个因素是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制度,另一个因素是中专教学现代化需要财力支持。
从90年代初期招收委培生、自费生基本放开时起,中专生就开始走向市场,包分配制度的影响逐年减小。到1997年实行招生与就业制度并轨以后,包分配制度基本失效。在招收委培生、自费生基本放开过程中,中专因收费而增加了积累。而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的两次大规模评估也加大了可能的投入。因此,在90年代这10年当中,中专教学现代化有了较大的进展。
对于那些重点中专,一直把技术员现场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作为教学现代化研究的依据。人们已经看到,技术员的现场工作正从传统的人脑判断——人脑分析——人脑计算——手工绘图向人脑判断——电脑分析——电脑计算——电脑绘图的方式迅速转变。在这个前提下,中专教学现代化正从两个方面入手来重新整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将原有的实训中心变为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技术中心,进而再推向与市场连接的工业中心,这是第一个方面。推向技术中心这一步,对多数重点中专来说已经完成。但要推向工业中心,需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因素,核心一点是管理资本化,使得负责工业中心经营管理的教师有利润分成的权利。当然,还要保障本校教师广泛参与工业中心工作的权利等,使学生在工业中心受到接近于真实的企业环境的实践训练,同时也保障教师有比较方便地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等。(www.xing528.com)
第二个方面是将目前技术员的工作现场正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拿来改造现有的课程。首先改造现有的诸如课程设计、综合练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而使现有多数课程半数左右的习题、作业在现场当值软件的使用下来完成。这不仅要改造现有课程的习题、作业和综合性训练项目,而且会冲击现有课程体系、理论形态以及与实践教学的连接关系。
人们已经注意到目前在中专计算机课件制作中存在的盲目性。那就是把原来在黑板上讲的内容搬到计算机屏幕上去讲。这类计算机课件是不会产生上述冲击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