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专半个世纪以来培养技术员成效显著

中专半个世纪以来培养技术员成效显著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中等专业教育,即中专,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苏联引进的。苏联的中专学制有两种,一种是招初中毕业生四年制,另一种是招高中毕业生二年制,两者都是培养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员一类人才。当时的苏联没有大学专科层次,从工科来讲,大学培养工程师,中专培养技术员。以上种种情况,说明在引进技术、引进产品条件下的我国民族工业初创时期,中专教育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中专半个世纪以来培养技术员成效显著

我国的中等专业教育,即中专,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苏联引进的。说它是“引进”的,是因为当时的苏联政府为此派了专家,最初所设专业也是参照从俄文翻译过来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和教材施教的。苏联的中专学制有两种,一种是招初中毕业生四年制,另一种是招高中毕业生二年制,两者都是培养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员一类人才。当时的苏联没有大学专科层次,从工科来讲,大学培养工程师,中专培养技术员。

50年代初期,我国中专教育是为以156项重点项目为中心的“一五”计划建设服务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设备和技术是引进的,工作现场的技术员就显得很重要。尤其是那些连产品也是引进的汽车厂、电子管厂等,像工艺实施、质量控制以及生产管理等现场工作,主要靠中专生来做。直到90年代初期,原电子工业部的司局长们对50年代初期的中专还有过这样的赞誉:“中国的电子工业是靠中专生起家的。”

50年代初期,我国的中学把动员思想进步、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专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管多数中专生是家境贫寒的,但也有不少不缺柴米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考入中专。以尽早投入国家经济建设为荣是当时的社会风气。那时,国家对中专在校生有较高的待遇,全体学生免费供给伙食,每年一套单衣、三年一套棉衣,家境困难的学生还可以享受助学金,寒暑假回家的往返火车票由学校报销等。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在引进技术、引进产品条件下的我国民族工业初创时期,中专教育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起,我国开始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技术和产品的更新,中专教育的地位有了变化,但培养一线的技术员一类人才的功能是稳定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www.xing528.com)

此后,中专教育逐步恢复。特别是国务院部委直属中专,投入大,发展迅速。在8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先后有几百所中专升格为高专。这种升格是在没有特别的师资补充和设备投入的条件下完成的。对比当时由地市一级政府创办的、因达不到高专开办标准而只能称作“职业大学”的新型高等学校,反映出重点中专学校的实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技术员岗位发生了变化。以机械技术员为例,过去作为技术员主要职责的工艺实施与质量控制工作,由于毛坯技术的更新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一部分由设备自身完成了;而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职责纳入了技术员的岗位范畴。与技术员地位相当的其他种类的职业人的岗位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我国中专教育面对技术员一类岗位需求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状况。一方面是专业素质的欠缺,另一方面是文化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上。

这种不适应状况在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但是妨碍消除这种不适应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的存在,二是中专教学现代化需要相应的投入。这需要时间。从那时起,我国中专教育为适应技术员一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