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是心理危机筛查的重要途径。心理普查能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筛查的基础性信息。各地中小学应在每年9月份进行起始年级(小学从四年级开始)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此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一般主要由各校心理专(兼)职教师负责,可选择在心理课、班会课等合适时间统一安排班级学生到学校机房使用心理测评软件施测。新生心理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选择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或90项症状清单等量表。另外,艾森克个性测验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等人格测验可作为了解新生性格心理特点的一个有力补充。
为全面了解新生相关信息,各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应注意指导新生在测评时填写学生心理档案(详见附录2-1),统一上交给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存档。
在完成心理普查后,各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应适时召开心理普查反馈专题研讨会或以书信告知(详见附录2-2)等形式将心理普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如果条件允许,各校可选择在重点预警时段(如重大考试前后或春季3月份等)对全校学生再次实施心理普查,形成过程性普查数据。
(二)班主任观察报告
班主任在心理危机筛查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心理危机动态信息的主要来源者。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心理普查结果,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填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登记表(详见附录2-3),并及时上报到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等相关部门,以便存档与下一步筛查评估。已实现办公信息化的学校,可在钉钉办公系统中设置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工作模块,实现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追踪管理。其具体安装、设置、下载与上报流程请参考附录2-4。(www.xing528.com)
(三)其他方式
学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应关注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并做好辅导记录。
学生心理委员平时应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状态,如发现异常现象,需填写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月报表(详见附录2-5),马上报告班主任和心理教师。
此外,学科教师和医务人员应参与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关注、识别与上报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心理辅导中心。
图2-1 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工作环节流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