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近十余年课程改革形势下,先行省市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展开了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其扎实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益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理念和先进思想。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在课改中积极探索并提出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部分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实效并得以推广。影响较大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昌乐二中的“271法则”;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等。它们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也努力探索其学习的有效性。但真正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缺乏实践说服力,其学习有效性及体现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西方社会学习方式的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学习方式的研究历来有多种观点和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教育心理学和学习风格理论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于学习方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研究上,其理论和实践已经十分成熟。另外,国内研究者对于超越式学习的研究也正在深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内研究的热点聚集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研究上。对于如何实施这三种学习方式,我国不少地方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为“合作学习”,在苏联称为“合作教育引导”。在我国,有些地方称为“探究式学习”,也有些地方称为“小组合作探究”等。目前国内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除上述创新教学模式的地区和学校以外,山东潍坊的新教学理论、北京朝阳区的教学实验、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验教学等,都在对如何提升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实践。(www.xing528.com)
4.学习有效性研究现状
2008年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承接省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缺失与对策研究”,对学习方式有效性进行研究,在研究报告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现代学习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集中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探讨从根本意义上进行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力图改革目前的形式主义倾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012年江苏省昆山市承担省级“十二五”主课题《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的研究》,在研究报告中提到:旨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高效教学途径,营造有效教学氛围,着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杜绝低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姚利民、邓菊香老师在其论文《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研究》中提出:从完善评教指标体系、过滤评教主体的“情绪”影响以及评教结果的使用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
2009年河南疃镇总校部课题组承接科研课题“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在其报告中阐述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我们如何去辨别学生的学习类型,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类型进行教学设计,并寻找适合各类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智能学习。探索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国内外对于合作学习及其有效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策略上的有效性研究,突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即生本意识),从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探索教学的有效性;三是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其外部环境影响的角度,来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四是具体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这些研究都在其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构建起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何以学习过程的品质化促成教育结果的优质化,最终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既让学生“学会”又让学生“慧学”,这样的研究还有待于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