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囡[1]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促进了各类新兴媒体的发展,在经历了以门户网站传播信息为代表的Web 1.0时代,以用户参与、下载信息与上传信息并重(UGC)为代表的Web 2.0时代后,新闻媒介从2015年的“众媒时代”迎来了“智媒时代的黎明”。在人工智能、算法影响媒体生态的背景下,主持传播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在思考智媒时代新闻生产、新闻生态、新闻媒介时,我们有必要考量人工智能在语言传播方面的优劣,让人的价值回归到语言,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在交流思想和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以体现其文化的记忆和标识,更好地履行新闻主播在语言传播中新闻“把关人”作用。本文拟从人工智能模拟人声丰富智媒体时代主持传播、算法背景下的“把关人”作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主持传播工作导向等方面,探讨智媒时代主持传播的价值回归。
关键词:人工智能 算法 主持传播
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促进了各类新兴媒体的发展,在经历了以门户网站传播信息为代表的Web 1.0时代,以用户参与、下载信息与上传信息并重(UGC)为代表的Web 2.0时代后,我们从“众媒时代”迎来了“智媒时代的黎明”。当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媒体时,以大数据应用、机器人写作、无人机采集、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既存的传媒生态,科技正在引领媒体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而基于算法角度的变革更是促进了新闻的个性化生产,在人工和算法深刻影响新闻传媒生态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考量主持传播的新变化,并据此分析人工智能在语言传播方面的优劣,从而探讨智媒时代主持传播的价值回归。
智媒时代多种技术手段逐渐改变新闻生产格局,形成了个性化新闻、机器新闻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分布式新闻等“新闻+机器”的五大模式[2],不仅丰富了新闻生产的形式,而且拓展了主持传播的应用场域,放大了主持传播的娱乐、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功能,对主持传播的文化引导、分享互动、社会公信等功能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但改变了媒介形态和传播机制,还丰富了主持传播的主体形态,突出表现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的普及应用上。继2015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作为“见习主播”登陆东方卫视播报天气后,2017年3月21日,微软小冰正式以“互联网大数据播报员”的身份,出现在东方卫视融媒体新闻直播节目《小冰摇摇吧》中[3]。2018年1月首次上映的《创新中国》,实现了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节目解说部分全程运用人工智能配音,已逝“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现”[4]。2018年3月,由科大讯飞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跨界合作而成的《南方财经报道》主持人俎江涛的虚拟人声正式上线,被应用于财经新闻播报上,虚拟人声通过先进的语言合成技术模仿真实主持人的声音,负责播报股市行情、正点新闻和财经资讯,为听众带来及时、准确的财经新闻信息[5]。2018年5月2日,在CCTV 13的特别报道《直播长江》中,虚拟主持人“康辉”与记者在现场进行对话互动、表演绕口令,在前期人工智能模拟人声的基础上,虚拟主持人“康辉”第一次以全动态的主持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6],让观众看其形似曾相识,闻其声无比熟悉。“AI+媒体”的融合发展,让人工智能在主持传播的应用场域越来越宽广,逐步由音频传播领域的研究应用融合为“音频+3D动画”,并伴随着虚拟形象生成(P2A)和虚拟形象驱动技术的发展,让虚拟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和功能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虚拟主持人还满足了与观众互动的需要,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去改变虚拟主持人的形象,对虚拟主持人的服装、造型、光线、背景等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和越来越多个性化声音库的建立,受众对虚拟主持人的声音及形象的运用也在广泛增加,在上海开车时可以让林志玲为自己导航,而在北京则可以试试郭德纲的声音;到家躺在床上,可以扫码听书,也可以选择人工智能合成的声音为自己诵读文章。在“听”和“说”都发生很大变化和影响的智能时代,多样化的选择迎合了不同受众的需求,特别是在主持传播领域,声音独特的表达魅力和丰富的虚拟形象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广泛应用,既让传播信息的生产与制作有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又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诠释了智媒时代主持传播的“人机互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虚拟的3D、4D技术不断影响新闻生产过程,传感器新闻和临场化新闻被不断地应用在传播领域,主持传播主体的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和更新,语言传播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电视节目中,我们随处可见引入虚拟数字技术创作的栏目,主持人从一个固有的传播空间走入重新构建的多维虚拟空间中,在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中实现主持传播表达形式的复合化。在这样的场景中,制作团队不需要真的亲临现场去拍摄,而受众的现场体验感却丝毫不减。节目制作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是观众更好的感官享受,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无穷魅力。而对主持传播主体而言,虚拟数字技术的应用,让主持传播语言由原来面对镜头的单一话语形式,更多地演变为互动体验式的评述,由过去话筒式的陈诉转变为身边参与式的讲述,让受众更为亲切。主持人由原来的单纯的播报者,转变为事件过程的参与者,引领受众共同体验三维立体动画技术构建的不同传播场景,其播报风格、话语形式、体态语言等都随着立体的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主持传播语言的主动性更加凸显。可以说,人工智能并没有影响主持传播的传播效力,而是在不同的节目形式构造中,让主持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主持传播主体所传播的内容也更易于受众接受,在主持过程中更容易与受众形成共鸣,其传播主体地位也更加突出。
“算法”分发新闻让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它依靠自动化软件进行抓取、分析上网痕迹,用应用软件生产出个性化内容并用智能推荐、智能排序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受众不自觉地沉浸在自己偏好的信息世界中[7]。“算法”背景下的客观舆论环境,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则是强化了主持传播的信息传播功能。当受众看似“主动”的选择成为“被动”的接受,在虚构的现实中无法得到拓展其世界观的其他信息时,主持传播将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以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有声语言的传播形式拓展受众的眼界,以使其更多、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主持传播信息功能的强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受众的回归,是依靠数据产生平庸化新闻“供大于求”之后的必然趋势。在大量平庸化的新闻面前,受众将不再满足于推送信息带来的愉悦,继而会追求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思想性和权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有声语言传播为特点的主持传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单纯的画面、文字所构建的平面新闻相比,有声音语言传播更能突出新闻背后所包含内容的表达和引导功能,主持传播主体作为信息生产传输的最后环节,可以通过声音将信息受众与信息生产者联系起来,用语言赋予信息生命力,在语言的运用中将最真实的情况、最淳朴的感情直接传递到受众内心。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开发升级又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便利,VR技术更是带给受众临场化感观体验,软硬件条件的同步提升,使主持传播真正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视域。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主持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分享互动变得更为直接,弹幕取代对话框实现主持传播的即时互动,VR体验更是让受众直接“到达”现场,用自己的视域与主持传播主体互动交流。便捷的互动交流模式,进一步拓展了主持传播的社会价值,面对受众即时体验中的互动交流,主持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更具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智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加强调主持传播主体的公众意识,舆论引导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在语言、声音、形象传递信息的过程,将用其独特的语言功能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与受众心灵触动的情感表达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象。
多维传播语境中的新闻、信息生产,除了人作为传播主体产生的信息之外,还包括自动化抓取信息、依靠数据产生的信息。如果没有人性化的思维,数据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新闻业“工程师的严谨”或只会告诉受众那些让新闻成为历史的新闻,或会发现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广泛引起共鸣的材料,却不会用故事的口吻讲述“写作者的情怀”,更不会用动听悦耳的声音去触动受众内心的共鸣。多元化的信息生产主体为主持传播主体“舆论领袖”地位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在各类媒体信息纷繁复杂的情况下,面对消极、负面的信息,主持传播主体需要借助信息化发展平台,利用播音主持业已形成的传播信息优势,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同时,智媒时代丰富的人工智能传播技术手段,为主持传播主体发现和传播更高的文化价值导向开辟了新路径,过去单一的通过有声语言的告诉和讲述,将有条件变成引领受众的探寻和发现。在主持传播主体的引领下,受众将在虚拟空间中亲历那些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的英雄故事和为改革开放贡献才智与血汗的创新故事,在内心深处寻求源自血脉的与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吻合的文化价值,在受众的主动性和主持传播的双向互动中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主持传播的文化价值导向将更加鲜明,形式更加多样,效果也更加明显。在面对自动抓取出的新闻时,主持传播主体将以其特有的语言表现力,对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加以显露和昭示,让语言的温度体现新闻信息的时代内涵。
智媒时代带来了全新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对主持传播而言,在人机交互的综合作用中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这些挑战中,主持传播主体既要紧紧跟随智能科技发展的步伐,熟练掌握和应用智能科技,把智能科技的优势发挥好,又要坚持和丰富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判断力和情感感知力,强化舆论引导和文化导引功能,积极主动探索人机互动融合的方式,更好地实现主持传播的愉悦审美价值。
智媒时代的人机互动与虚拟现实场景,受众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新闻播报或娱乐主持风格,仅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并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基于数据分析并即时播报的“互联网大数据播报员”,在收集热点新闻、网友评论方面的智能表现将远胜于人类主持,在面对人工智能抓取信息的过程中,主持人不仅要做好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互动,还要做好关键信息数据输入的引导,以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不同信息获取的需求。这种看似简单的引导,却对主持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共鸣带来挑战,主持人既要对传播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做足功课,又要在现场弥补虚拟主持人在音声美、意蕴美和分寸美方面的不足,以更大地发挥人机互动的综合优势。同时,与现实场景中的传播不同,虚拟现实场景中多元的创作环境既给予了主持人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对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分寸、模拟情感的表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需要在数字模拟空间,以不同的主持站位、声音与不同画面的勾连,调动受众的心理补偿,引导受众从单一的旁观进入互动的体验。可以说,与传统的主持传播相比较,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主持传播对主持人的声音、情感的驾驭能力要求更严格。
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是人机互动的最好体现和应用,其目标是发挥各自所长,形成信息传播的合力。在信息生产中,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发现、采集具有时代特色的故事内核,让自动化新闻成为第一落点,而主持传播则需要突出信息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多元的、碎片化的信息做综合梳理,探寻背后的真相,追问事件的事实成因,深化信息的“第二落点”。在人机互动中,主持传播的有声语言传播特性得到强化。张颂先生在《关于信息共享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在有声语言传播的有效性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似乎都有道理。如:信息越密集越好;信息越短越好;语言越快越好……从某个角度看,并不错,但却忽略了语言传播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信息共享”[8]。主持传播有声语言传播的特点是“明晰”,在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密集信息做整理的时候,主持传播主体会对算法分发后的新闻进行有声语言的再转化,体现在内容的主次安排、词语的音韵抉择、语流节奏和语言基调的再把握上,避免无效的信息干扰,减少有效信息的损耗,真正在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之间形成辩证统一,这不仅有效克服了算法分发新闻的“快”,而且增加了信息的内涵和内容的深度。因此,研究算法背景下的主持传播功能分析,既要考量算法分发新闻对主持传播信息传播功能的强化,也要充分探寻以有声语言传播为特点的主持传播对算法分发新闻的“快”的纠正与克服。
信息的真实性是主持传播实现信息传递的首要前提,传统媒体也突出了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和播报内容的权威。算法背景下,“把关人”的传统角色受到了很大挑战,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弱化了新闻“把关人”的作用,而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又一步增加了新闻“把关人”的难度,利益多元化和诉求多元化让充斥在传播平台上的各种新闻真假难辨,其所承载的正负能量和价值判断更是影响着社会舆情的发展。智媒时代实现了大数据分析框架下的自动化新闻生产,目前多数媒体的做法是将其自动生成进入编辑稿库,待编辑审核后再进行签发。可以说,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已经有了常规的履行。但面对大数据分析出的重大舆情或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大量资讯,对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正负能量评估,有必要发挥新闻播音主持人的能动性,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以语言传播来实现二次“把关”,引导受众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时代发展的需求看,智媒时代的主持传播已成为语言传播的复合型工作,在受众面对大量信息而难以取舍时,传统媒体所固有的权威性正在理性回归,回归中的播音主持作为信息生产的重要环节,要更加注重提升有声音语言传播的效力,特别是提升传统媒体有声音语言传播的权威性,在立意和材料上下功夫,以强烈的人文关怀来对待传播内容,在有声语言传播中用情、用心、用力,区分不同内容和不同素材传达的信息,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予以展现,让声音的魅力成为持久的力量。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持传播的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升专业主持传播主体的文化自觉、增强主持传播在专业节目中的文化意蕴尤为必要,这可以理解为媒体时代主持传播对“道”的坚守。在智媒时代,当所有的信息生产环节都具有智能化可能的时候,人工智能的作用与人的价值的实现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主持传播主体应坚持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层理解,肩负传承优秀文化价值理念的责任,通过语言构建受众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交融的桥梁。在文化引导方向,要善于借用智媒时代的技术成果引领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语言的服务功能,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内核、中国精神、中国现实的语言传播活动,不断增强语言对文化的诠释和传播能力。比如在全国“两会”期间,VR技术完整还原了“两会”盛况,基本实现了会场内外的“无死角”展示,受众跟随主持传播主体的步伐同步获悉“两会”动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看会变成主动体验式参会,看似微小的变化,却让受众有了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再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网上展馆,观众不需要亲临现场便可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变化,在具体场景的介绍上采用了模拟人声,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模拟的讲解员,传播效果会更好。综合智媒时代的传播特性,可以预见,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的播音主持人,将会在智媒时代的舆论引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智媒时代造就了万物皆可媒,而与主体感受相关的审美力和创造力却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盲区,作为以有声语言传播为特点的主持传媒,势必将在受众的情感愉悦和艺术创造中实现理性回归。(www.xing528.com)
智媒时代,科学技术和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信息生产的模式化、标准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甚至可以让新闻场景实现720度无死角拍摄,并一键生成VR内容,在最短时间内将文章和图片推送到受众手上,技术手段在信息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人工智能模拟人声的广泛应用,也不断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主持传播的价值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当我们在《朗读者》中随着主持人、朗读嘉宾深情的语言表达而落泪,在《奇葩说》中随着评委嘉宾的点评而沉思人生哲理时,主持传播的价值也在悄然回归,有声语言表达所传递的温度感,是再智能的机器人也无法带来的情感愉悦。
与传统新闻演播室中的静态播报不同,虚拟数字技术构建的现实画面,让主持人走出了既定的传播空间,以灵动活泼的现场语言在不同的场景变化中传递感情,语言表达中的生活气息更浓烈,这种回归自我的表达方式,让受众感觉更真实、更亲切,也更容易唤起受众的共鸣,达到情感的沟通。专业化的语言训练,后天习得的表达能力,轻松自我的表现形式,也在虚拟现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主持传播创作在生活、艺术、媒介三大维度的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能媒体多种功能的融合,让主持传播在满足受众需要、反映受众需求、互动分享经验、愉悦情感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持传播活动体现出以有声语言为纽带、以技术手段为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在信息技术的突破下,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功能被开发利用,这将逐步推动主持传播实现交际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的融合,“在交互式平台中,以艺术创作的方式,实现核心价值的传播”将会是主持传播的重点方向。
主持传播的公信力既是公众信任的力量,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传统媒体主持传播的公信力更多地表现在有用性和权威信上,但在智媒时代,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效力的多频化,让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许多媒体在第一时间传播的消息,经常会随着事件的发展发生反转,甚至是二次反转,媒体有时甚至成为各种力量博弈的平台。在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各种矛盾时,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纷杂,更需要强调智媒时代主持传播的社会公信力。这种对公信力的要求,既可以看作是主持传播主体的时代使命,也可以看作是主持传播主体的价值回归。这种回归,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又要大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传播平台建设、产品创新服务上下功夫,掌握播音主持技巧,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制思维、底线思维分析矛盾,以更加开放共享的主持传播实践,树立客观反映时代的社会公信。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受众带来了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情感享受,同时也对主持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传播固有的传递功能、意见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和文化引导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万物皆可媒的条件下,主持传播主体要处理好智能机器与人的关系,在信息搜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充分发挥智能机器的作用,充分反映受众多层次的意见表达,但同时也要更加关注有声语言传播在交流思想和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通过有声语言对信息的有效传播,克服算法背景下的信息推送,不断拓展受众的信息接受面,用人类的声音赋予冰冷信息温度感,从而提高受众正能量信息的接受度。主持传播主体还要注重发挥声音在传承文化的记忆和标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自觉,在多媒体融合环境下,用最标准、最动听的声音体现信息权威,引导社会舆论,在更加开放的互动交流中,增强主持传播的话语权和社会公信力。
[1] 王亚囡,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世界华语传媒方向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播音主持、语言传播、语言推广、国际语言文化交流等。
[2] 彭兰.智媒来临与人机边界:2016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北京: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2016.
[3] 解读史上首档人工智能电视新闻栏目:东方卫视《小冰摇摇吧》[EB/OL].(2017-05-31).http://news.ifeng.com/a/20170531/51189690_0.shtml.
[4] “创新中国”下周央视开播 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纪录片[EB/OL].(2018-01-19).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119/c40606-29773890.html.
[5] 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人今日在广州“上岗”啦[EB/OL].(2018-03-0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M4ODQzNQ%3D%3D&idx=1&mid=2651552040&sn=6fb5680ccb76e9299cd8fc30aa4d1d85.
[6] 讯飞与相芯联手打造虚拟主持人“康辉”[EB/OL].(2018-05-07).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H-76PMGQ0518S2J8.html.
[7] 许向东,郭萌萌.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自动化新闻的实践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7(5):39.
[8] 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19.
[9] 战迪.传媒艺术视野中播音主持多质性主调的重建[J].现代传播,2017(2):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