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在身体哲学视阈下的研究成果

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在身体哲学视阈下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要在此基础之上,侧重于音乐与自身身体的内在联系和身体自身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身体体验音乐的兴趣,从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谱写生命的乐章。低年级阶段主要以一二年级为主,以用身体培养对音乐兴趣为目标。

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在身体哲学视阈下的研究成果

“以人为本”是21世纪教育的目标。在现代化的教育追求效率化和标准化,无视教育中“人”的存在,就是无视“身体”的存在,将“人”视为教育操纵的对象和物品,“现代教育中教化的隐退和规训的在场,形成了教育对人的新的控制,这种控制导致人的新的奴役化状态,这意味着教育对人的职能化与工具化,也意味着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异化人的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9]身体哲学视阈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教育,它应体现人身体的存在,是一种真正的“人之为人”的教育。

1.终结性目标

身体哲学视阈下的音乐课程和教学目标要服务教育目的,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存在。我国21世纪初的学校音乐课程的总目标[10]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建构: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从身体哲学视阈可阐释为:

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身体体验生活中,充实情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爱的表达,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目标要在此基础之上,加深身体参与的体验,使学生达到对人身体存在的尊重,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以及培养身体意识和积极的生命观。(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引导学生身体参与体验音乐活动,在走进音乐、喜爱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使学生逐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音乐的基础。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要在此基础之上,侧重于音乐与自身身体的内在联系和身体自身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身体体验音乐的兴趣,从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谱写生命的乐章。(3)陶冶情操,提升音乐审美素养。正确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将其转化为个人音乐审美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审美活动是人存在的高级精神活动,审美能力的提高,高尚情操的陶冶,是身体本身日益完善的过程,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样也需要在身体参与的氛围中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在音乐活动身体实践中,通过身体体验的音乐才能高效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4)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歌颂祖国、赞美人民、宣扬历史文化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和身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的良好行为习惯。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人的身体存在离不开社会环境,个体的存在更离不开国家与集体,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国家和集体中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培养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达到国家、集体和个体生命有机和谐。(5)培养多元音乐文化。建立多元化、多民族、多国家的音乐教育,感知多种风格音乐情感和音乐传统,尊重多元化音乐。身体的存在是多样性的,只有不同的生命形式的和谐共存,世界才具有多样性的美,因此,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尊重不同的生命形式,通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及文化。

第二,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要求音乐的学习过程要在身体与音乐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遵循身体的内在特征和规律,从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身心发展出发,适当采取身体体验、身体参与、身体模仿、身体探究等方法。(1)身体体验。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的身体感受与身体体验,从而完整地欣赏音乐作品;教育者应积极启发学生的身体体验,并获得个体对音乐的理解,使之展开充分想象。(2)身体模仿。根据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建立不同的身体模仿体系,选择不同的音乐作品,通过身体模仿,建立并奠定个体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能力。(3)身体探究。建立并提供趣味性、开放性的音乐学习身体情境,引导学生身体对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创造能力。(4)身体协调合作。抓住音乐作品的独特性,发挥音乐艺术的身体表演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协调合作的过程,建立集体合作意识,充分发挥身体实践的艺术形式。(5)身体实践综合。将多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到音乐课程与教学中,通过身体实践直观地理解音乐,综合音乐作品与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第三,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是身体参与下的结果。首先,音乐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学习,是在身体器官的协调下,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演奏的技能,通过身体听觉感知识读乐谱,运用乐谱;其次,为了能够高效地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曲式、体裁);再次,加强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学习,掌握音乐作品特征等,学习中西音乐史和多元音乐作品。最后,学习音乐作品和相关音乐文化,通过感知音乐作品呈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特征,将个人生活经验与音乐文化知识相结合,理解社会、生活与音乐的关系。(www.xing528.com)

2.分阶段性目标

在音乐课程与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分阶段性目标,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全面结合阶段性思维和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制定符合学生某一年龄阶段特征的音乐课程与教学目标。根据高中低年级划分,低年级阶段主要以用身体培养对音乐兴趣为目标;中年级阶段将培养音乐身体创造力作为目标;高年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的身体感受和鉴赏能力。从终结性目标到分阶段目标的核心都是人的“身体”,抓住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个体的音乐兴趣、音乐感受力、音乐创造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每一年龄阶段的音乐学习都完全切合身心规律。

低年级阶段主要以一二年级为主,以用身体培养对音乐兴趣为目标。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进行直观教学。这一时期的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明显,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活跃,结合歌唱、舞蹈、图片、游戏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以身体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在音乐中玩乐,在玩乐中听赏音乐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以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作品为主,营造轻松快乐的参与活动环境,以此为基础发掘个体对音乐的身体感知力,增加音乐作品形象。低年级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包括唱、跳、演奏等手段,更要借助音乐表现、故事配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即兴创造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手段,使身心完全融入参与活动。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在这一阶段的目标要以解放儿童天性为前提,再使音乐教学富于身体活力,充分发挥身体的能动性

中年级阶段主要以三至六年级为主,以培养音乐身体创造力作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范围、人际关系、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充实和扩展,特别是身体体验感受和身体创造探索能力逐渐提升,从而进一步发挥本阶段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是符合身心特点的音乐教学重要目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应增加器乐演奏学习、丰富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身体创造能力,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根据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以身体代入为主,发挥创造力,初步形成音乐表现欲望。在身体哲学视阈下对中年级阶段学生的音乐课程与教学,让学生可从身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获得音乐艺术美的感受,鼓励学生去创造、表现,形成以本阶段身心特征下的音乐教学目标。

高年级阶段主要以七至九年级为主,以提高音乐的身体感受和鉴赏能力为目标。根据本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日渐成熟,生活经验日趋完善,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表现欲日益增强,更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显著的身心特征,在音乐课程与教学上更要注意加入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扩充音乐作品的听赏范围,注重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提高,有意识地增加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人文色彩。特别要注意的是本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大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为满足这一生理需要,须适当降低嗓子的使用频率,保护身体器官的发育。根据本阶段个体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身体参与音乐活动,以免造成学生的抗拒、逆反心理。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养成正确的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身体哲学视阈下音乐课程与教学促进高年级阶段学生对音乐的身体感受和鉴赏能力,从而体会音乐是思想的表达方式,音乐本身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