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心合一:音乐教育的现代启示

身心合一:音乐教育的现代启示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内涵“身心合一”的音乐教育,反观当前音乐教育,思考学校音乐教育“即心言心”的沟通路径直接致使音乐教育主体的灵与肉、心与身的分离,生硬地割裂开了音乐活动与生命活动的血肉联系。诚然,知识、技能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应只注重“非我”的灌输而将人制造成“音乐机器”,更不应迷失“身心合一”的音乐教育基本价值观念。

身心合一:音乐教育的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身心合一”的体现,以“乐教”为轴心,以“乐和”“心和”“人和”为脉络,这代表着真正的“心知”与“乐知”共通,“乐知”则沟通“身行”,继而推证出“身心一如”的“乐教”。音乐教育价值观从行知合一的身体出发,坚持身体行为的“践行”,正如梅洛·庞蒂所说的“用身体知道”的方式,使我们知识性的、合理性的知觉外部世界成为可能并具备完整的支配权。

纵观内涵“身心合一”的音乐教育,反观当前音乐教育,思考学校音乐教育“即心言心”的沟通路径直接致使音乐教育主体的灵与肉、心与身的分离,生硬地割裂开了音乐活动与生命活动的血肉联系。现今音乐教育,只注重音乐文化和知识的传授,不训练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动手、动口以及协作能力,使音乐教育知识化。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对课程内容趋同、教学方法与测评手段的模式化、标准版,试图将人身体的音乐性打造成格式化、标准化的“车间模式”,这样不仅无助于个体的心灵与想象的生长,也违背了音乐审美陶冶教化的初衷,在学生个性的丧失中必然阻碍学生人性的完备与和谐。“身心合一”的价值观是以有机的生命或者说身体为主导的有机感受与生活体验里,强调身体的参与与音乐的混融一体,感受“身心合一”的全面音乐经验,以音乐理解沟通生命理解。音乐“身体语言”也是“生理符号”,存在于“自我”与“他者”的生命历程里,可见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交流互动重要性。

从身体哲学角度观之,当前音乐教育“失序”“失声”“失心”的原因在于“自我”与“非我”的“失谐”。音乐教育是规范科学教育范畴,在“物化”的工具理性支配下,受功利主义需要以及对规范科学的实用主义崇拜,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变成了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进而误导了受教育者,功利化了“音乐教育”,并将之视为谋生手段。然而,音乐教育的沟通载体——“音乐”,其本质是扣人心弦的“音响”。然而若非具备专业化与熟练化的音乐技能与表演才能,是无法呈现出或表演出这种对和谐声音的创造与操作。这就致使了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上升到了专业门槛,没有收到专业的训练几乎无法承载这样的音乐教育。于是,音乐教育就被异化成关于音乐的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就变成了“物化”的“音响人”[32]。因此从教育手段、教育目的、教育结果上来说,音乐教育都倾向了技能、专业化的“非我”的追求,这成为现今音乐教育的直接产物,然而这种异化还在继续。诚然,知识、技能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应只注重“非我”的灌输而将人制造成“音乐机器”,更不应迷失“身心合一”的音乐教育基本价值观念。(www.xing528.com)

“身心合一”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观的创作传承、绵延,教学方法的成型,形成了东西方音乐文化思想的互补与关照,西方音乐观念认为客体乐音与主体人心是分离的,而“东方音乐始终是被看作人心之动而发出的声音,音乐与生物体的感觉是一个整体,灵与肉是不可分割的”[33]。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子属范畴,应遵照人文精神的关怀,思考个体存续的意义以及生命的终身追求,然而正是这样的前提,音乐教育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渲染,也受到了不同的时代差异的禁锢,使得音乐教育在“邯郸学步”中前后迷茫。有时强调音乐教育的社会意义、工具意义;有时强调伦理意义、道德意义;有时强调“审美”意义,同时塑造自律的内在感情价值;更有时成就个人的表达欲望,即是强调“个人价值”,娱乐化音乐教育。然而,这些都只是一时之言、一家之说,唯有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平衡才是音乐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