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小故事
“帮帮忙去死吧,你这个可怜的家伙”,连续数周时间,这些赤裸裸的谩骂多次出现在汉娜的主页上,让汉娜想不明白的是,她不过就是在自己的主页上晒了一张自拍而已。可怕的是,骂声甚至连因生病早逝的汉娜母亲都不放过,网友留言称“她该死,罪有应得”。还有很多人在她的个人主页上留言道:“你真的很丑”“太肥了”,甚至有人还诅咒她“遭遇死神”“得癌症”“去死”。
汉娜也曾一度勇敢地对这些威吓之词做出反击:“是的,我可能丑陋,但你们让别人死,说明你们的性格更加丑陋。你们可能欠缺关爱。”但最终,这些粗暴的语言让她真正陷入抑郁,不堪重负的汉娜还是选择了在家中上吊自杀。
沉浸在失女之痛中的父亲大卫终日以泪洗面、夜不能寐。他一直试图找出夺去女儿生命的真凶,因为在父亲看来,汉娜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开朗、阳光而平凡的女孩。直到在检查了女儿生前使用的电脑后,父亲大卫才明白,那些躲在屏幕后面的网络暴力才是杀害女儿的“真凶”!
汉娜去世后,父亲大卫总觉得应该为可怜的女儿做点什么。他开始公开呼吁设立“网络管理”制度,并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演讲。在一次大型的活动中,父亲大卫面对上万的观众,拿着自己女儿生前最喜欢的鲜花,高喊:“匿名的谩骂也是一种暴力!你在电脑屏幕后面说话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可你却不知道这些留言将会给他人带来多深的伤害。”大卫的呼声引发了全场的欢呼,他的声音在网络上也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支持。
安安小课堂
事实上,类似的关于网络暴力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14 岁中国女孩小潘由于用VIP 账号在网上发了条“权志龙的一场演唱会够C 罗踢一辈子足球”的微博,被网友谩骂和人肉搜索。最终,小潘的母亲心脏病突发,小潘被爸爸赶出家门,被学校勒令退学,身心受到严重创伤。15 岁女孩小蓓的照片被同学PS 合成了一张半裸体照片,之后被发在同学群中。原本是开玩笑的行为,却对小蓓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每一位青少年都可以在网络上任意“发声”,哪怕是那些让人不堪入耳的声音。暴力行为早已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已经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由“线下”发展为“线上”,成为“看不见的暴力”。很多青少年表示自己曾遭受过网络暴力。那么,网络暴力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暴力”呢?网络上一句随意的辱骂也是暴力行为吗?网络暴力又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伤害?
名词解释:
人肉搜索是一种类比的称呼,主要是用来区别传统搜索引擎。网主要是指通过集中许多网民的力量去搜索拒拒和资源的一种方式,网包括利用互联网的机器搜索引擎(如百度等)及利用各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掌握的情况来进行拒拒搜索的一种方式。
小知识1:网络暴力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暴力”?
网络暴力又称“网络欺凌”,它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平台用语言文字对他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往往具备用意恶毒、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特点,不但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有的网络暴力甚至还将这种伤害从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将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不但严重地侵犯了个人隐私,更破坏了他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会造成像汉娜一样不堪重负而选择自杀的严重后果。
小知识2:一句随意的辱骂也是暴力行为吗?
1.文字语言类的网络暴力。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匿名的功能更是让网友们随心所欲。在任何一个网络暴力事件中,不难发现,其中文字语言暴力必定不会少,粗俗、恶毒的攻击性语言增加了网络暴力的危害。无论是选择自杀的汉娜,还是身心受到严重创伤的小潘,都遭受了网络攻击性语言的辱骂。所以,你还认为一句随意的辱骂不是网络暴力行为吗?
2.图画信息类的网络暴力。图画信息暴力在网络暴力事件中也并不鲜见。例如篡改他人传上网络的照片,通过照片的篡改进行侮辱、诽谤、攻击等,就像小蓓的照片被同学恶搞合成一张半裸体的照片一样,都是网络暴力行为。
3.对他人隐私的随意曝光。在众多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往往掺杂着不同程度的“人肉搜索”。参与者通常认为这是一件刺激而有趣的事,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就像“神探”一样威风。殊不知,这其实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小潘因为使用VIP 账号被网友“扒出”她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等信息,最终导致一家人深陷网络暴力的漩涡中。
小知识3: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怎样的伤害?
1.网络暴力混淆真假,容易使青少年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与思考力。青少年容易在真假混淆的网络空间中失去判断能力,最终做出违背普遍道德伦理价值观的行为。
2.网络暴力的极端表达,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参与事件的网民盲目地支持绝对化的观点。他们往往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违反道德的事,而且并不认为自己有错。青少年本身处于易受他人影响的成长阶段,在网络暴力事件的混乱中,容易受到极端观念的影响,认为非A 即B,而不是站在客观、中立、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使得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被扭曲。(www.xing528.com)
3.网络暴力对他人尊严的任意践踏,会导致青少年缺乏生命意识。如果青少年在网络中长期扮演着为暴力行为“叫好”“点赞”的角色,他们将看不到人性美好温暖的一面,会感到生活中恶意无处不在。在他们的心中,没有感动,没有同情,只有麻木、怀疑的悲观情绪。
名词解释:
生命意识:就是人类拒自身生命和其他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包括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与人和谐相处,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珍爱他人的生命等。
安全保卫战
相比现实社会,网络环境的随意性更高。由于谁也不认识谁,潜藏在人们心中的阴暗面就放肆地暴露了出来,于是你会经常在网上看见一言不合就随意谩骂的现象。面对网络暴力,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 文明上网,不做“施暴者”。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世界,很多青少年在网上肆意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随意辱骂他人以获得心理宣泄的快感。这些不负责任的谩骂和羞辱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还会招致“被害者”的回击和报复,使自己也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因此,我们要做文明网民,给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网络世界。
2.抵制不良网站。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在某网站上经常被谩骂、恐吓,要及时停止浏览该网站。不要第一时间和施暴者辩论或对骂,因为这样会招来更多的羞辱。抵制网络暴力的最好办法是停止浏览网页或关闭应用,减少网络暴力对自己的影响。
3.不要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你的个人信息和照片可能会暴露你,从而使你成为网络暴民攻击的对象。上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4.收到恐吓信息要及时求助。恐吓邮件或留言大多是网民的恶作剧,主要目的就是吓唬他人作乐,不会真的付诸行为。当我们收到恐吓信息时,难辨真伪,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必要时请家长、学校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缓解心中的不安。
5.低调为人处世,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很多网络暴力往往源自于现实社会,因此你在现实社会中也应该低调为人,平和处世,不授以他人网络攻击的把柄,这样就算偶尔有人存心找茬,网民也不至于群起攻击。
6.树立良好的网民形象。遭遇网络暴力的时候,你平时在网络上留下的历史痕迹很可能成为对方煽风点火的筹码,因此平时就应注意在网络上谨言慎行。
7.吸取经验教训,反省自我。网络暴力事件平息以后,我们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自己是否在言行方面触犯了大众的底线,然后及时改过自新,千万不能恼羞成怒攻击其他网民,把自己置于千夫所指的地步。
作为普通的青少年,我们绝不能去做一个卑劣的网络暴力施暴者,而是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文明上网,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不做盲目的跟风者,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同时,还应当学会保护自己,注重个人信息的保密,避免成为受害者。
安安百草园
国外对网络暴力是如何打击的?
美国国会通过了《网络欺凌预防法案》,规定任何人如果带有胁迫、恐吓、骚扰或引起精神折磨的意图与人交流,并用电子手段做出恶意行为,就将面临罚款和长达两年的监禁。
日本规定手机公司、网站等通信服务提供商有义务为青少年提供过滤软件,免费进行过滤服务。日本政府规定,一旦发现诽谤中伤留言或接到受害者投诉,通信服务提供商要及时采取删除有害信息等措施。
德国是全球第一个发布网络成文法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互联网言论可以成为犯罪事实。德国司法部门还规定,社交网络必须在24 小时内删除煽动、散布仇恨的不良信息。
韩国对于网络诽谤行为给予较严厉的刑事制裁。韩国《电子通信基本法》规定:以危害公共利益为目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散播虚假信息者,将处以5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缴纳500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9 万元)以下的罚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