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池地名故事:安定堡、高平堡、柳杨堡、铁柱泉

盐池地名故事:安定堡、高平堡、柳杨堡、铁柱泉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马池升为宁夏后卫,设花马池营和兴武营两个守御千户所,其中花马池营下属三个堡寨:安定堡、柳杨堡、铁柱泉,领烽堠30座。安定堡、柳杨堡、铁柱泉都是名动宁夏边塞的古地名。此四座战台紧靠长城内则,一字排开,相间距离不过500米,与安定堡城遥相呼应。城南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名安定堡村,传承安定堡城名的历史责任竟然由它承担了起来。安定堡城向东走30里有一堡子,名高平堡。深沟高垒筑起后,将柳杨堡隔于长城之外。

盐池地名故事:安定堡、高平堡、柳杨堡、铁柱泉

花马池升为宁夏后卫,设花马池营和兴武营两个守御千户所,其中花马池营下属三个堡寨:安定堡、柳杨堡、铁柱泉,领烽堠30座。

安定堡、柳杨堡、铁柱泉都是名动宁夏边塞的古地名。这些古地名已载入史册,读明史、清史,这些地名常常会出现在浩瀚的史料中,它们的出现总是与某些战事有关。塞上阴云,浩然长风,流变的时空,生生灭灭着永无止境的故事。

安定堡在盐池县城西北30公里处,属王乐井乡牛家圈村管辖,曾是深沟高垒(俗称头道边)沿线上的重要城障之一。深沟高垒环绕古城东、西、北三面,鞑靼部多次由此破长城攻入,虽置操守官分守,驻兵马500员,但难抵强敌铁骑突入,战事之惨烈,史书多有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为筹划平息噶尔丹事宜西巡宁夏,曾在这座古城里住过一夜。而今古城一片荒芜,城墙残高5至7米,顶部残宽4至5米,包裹城墙的砖石早已被拆除,四隅角台无影无踪,南门瓮城已成土丘。古井清波,洞照云天芨芨草飘摇在古城外围。一条柏油路从东城墙外甩过,一条砾石大道从南城墙外通过。东梁头上的烽火台依然在丽日晴空之下雄望着古城,西北山梁上的烽火台,鸟飞兽走,疮痍洞开。古城在东南、西北两山形成的川道里平躺着,像一位年逾古稀、筋疲力尽的老人,生命的终点定格在这里,却又不愿驾鹤西去,静卧在山川里,竭尽全力地回味着曾经的悠悠往事。

其实,这座古城的前身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今花马池镇李华台村张家台自然村。那里有一道长城叫河东墙,俗称二道边,那道长城比深沟高垒长城要早50多年,始筑时间是明化十年(1474年)。东起陕西府谷县,西至宁夏黄沙嘴(今宁夏灵武市横城的黄河渡口),在张家台村筑一城,名安定堡。奇怪的是这座城竟然筑在长城之外,极不利于防守。过了50多年,王琼筑深沟高垒时将其移到这里。山形地势(东南为山,西北为山,中间有约1.5公里的川道)决定了长城到这里必须有一座坚固的城堡来防守,所以安定堡紧紧地依偎在长城之内,东墙紧靠长城,长城在城东北角形成直角向西拐去,因而北墙又紧靠着长城。古城与长城都已经颓圮废弃了,否则人们一定会看到普天之下难得一见的军事堡垒

今游安定堡,沧桑填胸怀。“危垣迢递枕雄边,势压金城铁壁坚。”(傅钊《咏河东墙》)此处的“铁壁坚”在于古城西南方约两公里处还有四座战台,即四步战台、六步战台、七步战台、八步战台。此四座战台紧靠长城内则,一字排开,相间距离不过500米,与安定堡城遥相呼应。遥想当年,在这近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城、城堡、战台构筑起了多么宏伟的景象啊!长城上城墙相连,城堡里兵马集结,站台上严阵守望,防守与进攻,拼搏与厮杀,每时每刻都在这里渲染着紧张的气氛。

深沟高垒长城始筑于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九月竣工。整个工程采取分段包修的方式修筑。横城堡至花马池一段分为五部分,分别由五位将领带兵修筑。清水营附近的黑水向东至毛卜剌堡为第一部分,由参将史经领2000士卒修筑。毛卜剌堡向东至兴武营为第二部分,由都指挥吴吉、郑时率领300防秋兵修筑。兴武营向东至安定堡为第三部分,由征西将军周尚文率领1000人修筑。安定堡向东至红石崖为第四部分,由参将王玑率领1200人修筑。红石崖向东至盐场堡为第五部分,由游击将军彭槭、指挥穆希周率领5000士卒修筑。安定堡城是第三部分的终点、第四部分的起点,修筑将领或为周尚文,或为王玑。修筑起来的第二年冬、第三年二月、第四年七月,鞑靼吉囊部连续三年攻掠花马池和固原。攻掠固原必经花马池,而经过花马池就要挖掘长城,挖掘长城就不止一处,安定堡一带长城的边缘沙丘坡缓,易被挖掘或直接越过。

日月晕去,山河固在,安定堡经历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古城在风蚀雨淋中日渐削弱。城南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名安定堡村,传承安定堡城名的历史责任竟然由它承担了起来。

安定堡城向东走30里有一堡子,名高平堡。这座堡子东距盐池县城又是30里,正所谓六十里一城三十里一堡之屯兵堡寨。高平堡在红谷梁东南坡下。红谷梁地名来源于山梁上有一道山沟,沟崖为红石,原名红石崖,今名红谷梁。其实,这座山梁不仅山沟为红石,整座山梁全是红石、红土。高平堡城就是用红土建起来的一座城堡,四面城墙皆呈紫红色,所以人们又叫它红城城。高平堡筑在长城边上,当然是防守边地的驻军之城,由操守官领之。操守官为明朝在边镇城堡等带领兵丁的守堡武官,高平堡官军原额步兵202名,实际驻军85名、马33匹。传说城内有一地道通到石山字村,应当为清朝同治年间躲藏匪患的地窨子。

柳杨堡位于盐池县城北12.5公里处。明弘治七年(1494年)由秦纮筑。筑堡之前这里有一座烽火台,名为杨柳墩,城筑起来后名为柳杨堡。附近还有一座烽火台,名为石臼墩。先筑烽火台,后筑城,是因为这里是北虏南进的路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2载:“嘉靖寇从此入,官军败之。寇退走,伏兵又败于青羊岭,岭在卫(卫治即今盐池县城)西北边墙外。”嘉靖八年(1529年),鞑靼万余骑屯兵柳杨堡一带。王琼调兵万余人分守安边营和花马池,又调宁夏、固原三万兵马在兴武营和灵州防守。九月,鞑靼部攻掠灵州,为守军击退。十月,王琼令东自定边、西至横城的守军三万多人同时越过河东墙烧荒,将边墙外的野草全部烧光,断绝鞑靼部马草。王琼《北虏事迹》载:“一日,十余骑夜至墙下,墩军拒之。一贼先入,为守墙指挥杨琮所杀。又一日,贼二十骑夜至柳杨墩下,拆墙入,守堡官领步兵用神鎗击之,一贼坠马,守堡官下马争割首级,一贼从后射之,伤。贼扶死者驮马上疾走出口,步兵追之不及。是后再无一贼至墙下者。”

嘉靖十年(1531年),王琼上奏朝廷重新修筑河东新边墙,并向南移10至20里,一直延伸至花马池,即深沟高垒。深沟高垒筑起后,将柳杨堡隔于长城之外。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黄嘉善巡抚宁夏,经常驻帐花马池,靠前指挥。鞑靼首领著力兔率万余骑兵来犯杨柳墩,花马池守将马孔英紧急向黄嘉善报告。黄嘉善听到报告后,觉得此时调固原、延绥兵马已经来不及,但还是向驻守固原的李汶发出了支援的急报。黄嘉善一面命令将士们全力备战,等候李汶援军,一面又派人准备了酒肉,让副将给鞑靼骑兵送去。著力兔不明就里。这个副将就对著力兔说:“黄将军知道你们要来,已经恭候多时,但是想到你们还没有吃饭,就要做刀下之鬼,确实可怜,所以派我来送些酒菜,也好让你们吃饱了安心上路。”听了这位副将的话,著力兔认为黄嘉善一定做好了准备,于是吃饱喝足后就带着大军撤退了。等到著力兔反应过来时,李汶带领援兵已经赶到花马池,著力兔懊悔不已。

柳杨堡一带水位高、土质好,明朝时生态植被就很好,因杨柳成荫,所以城堡以杨树、柳树命名。

1936年盐池解放,柳杨堡隶属陕甘宁边区盐池苏维埃政府领导,为北区管辖。1947年马鸿逵部占领盐池时,柳杨堡所属地区亦被占领。1949年8月光复,属一区。1958年公社化运动时,属城郊人公社。1976年公社体制调整,从城郊公社分出,成立了柳杨人民公社,辖柳杨堡、皖记沟、东塘、冒寨子、李记沟5个生产大队、56个生产队、39个自然村。1984年改为柳杨堡乡。2003年盐池县撤乡并镇,柳杨堡乡合并到花马池镇,柳杨堡为行政村。

走进柳杨堡,杨柳依依,旧城废弃,农舍俨然,村道宽敞,农田环抱着村庄。夏天的柳杨堡,在一片翠绿中升腾着淡淡的雾霭。原公社机关遗址、供销社遗址、学校遗址在雾霭中静静悄悄地传递着已往的繁华信息。盐柳公路穿村而过,车来车往,好生繁忙。村民们安静地在自家的院落里,云影掠过村庄,一派祥和气氛。

盐池草原与古城遥相对望。县城西南90里处是铁柱泉。铁柱泉的地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是泉水清如铁色,涌如柱状,故而名之。一说是当地汉民为了阻止胡人南来饮马,曾用毛毡裹缠石磙填塞泉眼无效,改用铁水浇铸,“铁铸”“铁柱”谐音而名为铁柱泉了。蒙恬率秦军北却匈奴700里,在这里筑神泉障以抵挡匈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李益路过这里写下了《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时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www.xing528.com)

从来冰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三边总制秦纮在这里首筑城堡以防守鞑靼部南侵。

秦纮,字世缨,单县(今山东单县)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秋,鞑靼部族大举进犯花马池,在孔坝沟大败明军,直逼平凉,西北告急。朝臣保奏秦纮,说他用兵有术,指挥有素,可比老将廉颇。宪宗颁诏,命秦纮为户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三边总制刘天和视察铁柱泉,喟然长叹:“御戎上策,其在兹矣。可城之使虏绝饮,固不战自惫。何前哲弗于是是图哉?”于是命宁夏总兵官王效和按察司佥事谭闿负责在秦纮首筑的基础上再筑新城,次年筑成,于东城门楼上书“铁柱泉城”匾额,并“置兵千五”,招募当地百姓共同防守。宁夏镇人管律应邀撰写了《城铁柱泉碑记》:“去花马池之西南、兴武营之东南、小盐池之东北交会之处,水涌甘洌,是为铁柱泉。日饮数万骑弗之涸。幅员数百田又皆沃壤可耕之地。北虏入寇,往返必经于兹。”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巡抚黄嘉善将城墙甃以砖石。

刘天和(1479—1545),字养和,号松石,祖籍南昌人,历任南京礼部主事、金坛县丞、湖州知府,总理河道,总督陕西三边。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兵部侍郎,后升为兵部尚书。刘天和政绩昭著,明人何乔远在《名山藏》中称其“才而廉”,著有《安夏录》《问水集》等。

嘉靖十八年(1539年)秋,刘天和到花马池防秋,登临花马池城楼,赋诗一首,抒发自己防秋行边的豪情:

谁筑防胡万堞城,坐来谈笑虏尘清。

三秋号令风传檄,千里声容鸟避旌。

剑戟霜寒明远道,鼓鼙雷动满行营。

登楼渺渺龙沙地,极目烟销紫塞横。

铁柱泉,云淡水清、草色苍茫,十里平滩、千亩良田,静谧的环境难以销蚀悠悠古意。城堡内残砖碎瓦,一地荒凉,东城劵门,斜阳穿照,昔日威严,余韵斑斓。铁骑穿过此门吗?战马嘶鸣于此门吗?迎送的壮举渲染过此门吗?登此城墙,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1936年,盐池解放,铁柱泉属南区(今青山乡)四乡(乡治今古峰庄村)管辖。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四区(今青山乡)五乡(乡治今暴记春村)管辖,直至1958年。其中1947年失陷,1949年光复。1958年公社化运动时,隶属侯家河公社暴记春大队。1961年,成立马儿庄公社,铁柱泉隶属马儿庄公社管理。1976年调整公社体制时,成立了冯记沟公社(从马儿庄公社分出),铁柱泉隶属冯记沟公社管理。今为冯记沟乡暴记春村铁柱泉自然村。

铁柱泉,水源丰富。1986年,冯记沟乡组织铁柱泉村民挖带子井一处,建蓄水池一座,可蓄水6000立方米。先后发展水浇地243亩,人均水浇地1.5亩。1989年,冯记沟乡在铁柱泉村采取集资和政府投资的办法,进行小型水利建设。购买提水配套设备五套,修防渗渠1260米。是年,实行科学种田,在水浇地试种地膜玉米150亩,获得亩产500公斤的产量,农民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亘古风云,千年战事,铁柱泉穿过历史烟云,废城已老,新村卓然。雪中铁柱泉,冰泉冷涩,古城披瑞雪,山川凝峻色。雨后铁柱泉,芳草连天,沃土生壮苗,牛羊富农家。

铁柱泉,古意悠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