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毒液体种类很多,但只要实验操作人员做好防护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则,轻取轻放,防止液体喷溅或泼洒,在良好的通风环境下使用,这些有毒液体就没有太大的危害。故仅以有机化学实验室常见或大量使用的少量有毒液体举例。
1.氰化物溶液
含有氰化钾、氰化钠或氢氰酸等氰化物的水溶液均为剧毒液体,相关介绍请参阅氰化氢部分。
2.二甲基亚砜(DMSO)
二甲基亚砜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有毒液体,是具有吸湿性的可燃性液体。二甲基亚砜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热稳定性好,具有高极性、高沸点、非质子性的特点,还可以和水混溶,并且能溶解于丙醇、乙醇、氯仿、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也称为“万能溶剂”,所以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各个领域中,如在药物合成中常作为溶剂和原料,在核磁共振实验中常作为氘代溶剂等。二甲基亚砜的毒性相对较小(在大鼠毒性试验中的LD50为9700~28300mg/kg),但由于其在药物化学实验中过多地使用,故对人体的伤害不可轻视。二甲基亚砜对人体皮肤有渗透性,对眼睛有刺激作用。二甲基亚砜中毒症状常见为皮疹、恶心、呕吐等,呼出的气体中有大蒜味,吸入高浓度二甲基亚砜挥发物能导致头痛,眩晕等症状。二甲基亚砜还可以渗入肌肤,在大量接触后对人体造成伤害。
3.氯仿(CHCl3)
氯仿也称为三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甜味,不燃,易挥发。遇光照会分解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是药物化学中常见的溶剂,尤其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会大量使用氯仿。氯仿具有麻醉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接触后能对心、肝、肾造成损害。大量吸入或经过皮肤吸收后能引发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在使用氯仿时要注意避免光照,尤其是紫外光的照射。另外,因为氯仿的密度较大,在操作中禁止使用玻璃容器如锥形瓶、烧杯等装满氯仿,否则很容易因为容器过载而破裂,导致大量的氯仿泼洒,对人体造成伤害。
4.甲醇(MeOH)
甲醇是常见的极性溶剂,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有较多的使用量。甲醇的致死量为0.3~1g/kg,甲醇挥发后能损害呼吸道黏膜和视力,在使用甲醇时要做好通风措施,不要在实验室密闭的情况下使用。
5.苯胺(C6H7N)(www.xing528.com)
苯胺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为1.02(20/4℃)。苯胺可合成邻硝基苯胺、N-烷基苯胺、烷基苯胺、环己胺等物质,还可以作为多种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中间体。苯胺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苯胺可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肝、肾及皮肤损伤,眼睛接触苯胺后可出现结膜角膜炎,皮肤接触可以引发皮炎。
6.苯(C6H6)
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可燃,是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属于一类致癌物。苯主要通过呼吸摄入和皮肤吸收的方式进入人体。长期接触苯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苯可以损害骨髓,引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抑制免疫系统等作用,苯在体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使用苯的时候必须保证实验室的通风状态良好。
7.硝基苯(C6H5NO2)
硝基苯为具苦杏仁味的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中毒的典型症状是恶心、眩晕、气短、昏厥、神志不清、皮肤发蓝,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硝基苯遇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或爆炸。
8.氯化亚砜(SOCl2)
氯化亚砜为淡黄色至红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发烟液体,是有机化学合成中常用的氯化试剂。对黏膜、皮肤、眼睛、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还能引起灼伤。吸入能引发咽喉或支气管炎症、痉挛或水肿,甚至致死。若不慎入眼或接触皮肤,用大量水冲洗后就医。吸入后转移到室外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若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9.溴乙烷(C2H5Br)。无色油状液体,易挥发,能与乙醇、氯仿等很多有机溶剂混溶。溴乙烷严禁见光存储,否则易分解生成剧毒的溴化氢和碳酰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