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敢则杀①,勇于不敢则活②。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③,疏而不失。
【注释】
①勇于敢则杀:在私和欲的驱动下,走向争和妄的大胆妄为的“勇于敢”,这是一条死路。
②勇于不敢则活:勇于反抗私和欲,制止争和妄而不敢大胆妄为的“勇于不敢”,这是一条活路。
【解读】
本章与第四十章“弱者道之用”、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第七十六章“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一起研究,可以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老子哲学在爱民治国实践中的策略思维。(www.xing528.com)
本章是对统治者和手握生杀大权者而言。将“勇于敢”和“勇于不敢”提高到“生”和“杀”的分界线上。这里的“生”和“杀”是广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死和活,而是千百万人的死活;也不仅是人的躯体的死和活,而是人性和良知的死与活。
秦昭王十三年任白起为将军,“勇于敢”发动战争。三十三年中,被斩首、沉河、坑杀的总人数达八十九万人(按司马迁《史记》统计),最后一次,秦昭王四十七年,白起诱诈四十万赵国降卒,尽坑杀之。秦昭王五十年,昭王“勇于敢”,“使使者赐之剑,自裁”,白起遂自杀。这样执行战争者也死于“勇于敢”中。
前段所述说明,“勇于敢”导致千百万人的死亡,其中包括“勇于敢”者自身。
接着老子提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这里明确指出,敢于违反“天之道”者必自取灭亡。这是对“勇于敢”的否定。对于不敢违反“天之道”者,则是“不争而善胜”,这是说不争是取胜的最佳选择。“不争”是指不争霸,不侵略,不争地盘,不夺资源,不抢财富。只有遵照“天之道”,行无为之治,施无言之教,才能“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一段话是对“勇于不敢”的演绎。其意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第三十五章)。这是说,行大道,天下人就会乐于响应(善应),不召而自来,顺顺当当地达到天下归心。这就是“不争”“勇于不敢”所体现的最好谋划(善谋)。
最后的结语是:天道就像一张广阔无边的巨网,笼罩着浩渺无垠的太空,尽管人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但是,不论天上、人间的一切动静、变化和造作统统脱不了,也逃不出它的管控。这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