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只有行大道,才称得上是“上德”。“上德”是无私、无欲、无争、无妄之德,是“道”的本质之德。“不德”,是说这个德不是造作之德,不是拿大旗作虎皮之德,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真正含义。“下德”是大道废,天下为私人、私家和私族所窃取后所讲之德。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③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不德:指不是造作之德,不是做给人家看的德。
②不失德:为了表示不失德而造作的假仁假义之德。
③前识: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
【解读】(www.xing528.com)
本章是老子哲学政治观的表述,用辩证法说事。
只有行大道,才称得上是“上德”。“上德”是无私、无欲、无争、无妄之德,是“道”的本质之德。“不德”,是说这个德不是造作之德,不是拿大旗作虎皮之德,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真正含义。“下德”是大道废,天下为私人、私家和私族所窃取后所讲之德。“不失德”是说窃国者用道德仁义来装潢门面、文过饰非的遮羞布之德,这个“德”是窃国者不能丢失,也是丢失不起之德,但是,这不是真德,故曰“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所以说,失道之后,拿“德”来遮羞,失“德”之后,拿“仁”来掩盖,失“仁”之后,拿“义”来包装,失“义”之后,只好用“礼”教作为制度强迫执行。忠、信损失殆尽,礼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枷锁,社会不安,国家动乱便从此开始。
“前知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这话是对占卜者说的。“前知者”,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知道未来事物的人,暗指占卜者。当时占卜蓍龟极为流行,并将《易经》作为占卜的经典依据。老子指出,前知者,仅仅借用道之言辞,华而不实,对未来作教条式的推断,这是愚昧之举,为有道者所不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