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哲学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老子哲学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⑥。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里指“有物混成”中的空间。这个统一体以恍恍惚惚的状态出现,不光不暗,幽深莫测,似有却无,似无却有,这便是无状之状、无象之物。在恍惚中蕴藏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象、物、精、信”。随着它,看不到它的背影;迎着它,看不到它的脸庞,这便是“恍惚”之谓。

老子哲学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①夷:无形。

②希:无声。

③微:无物。

④致诘:诘,追问,追究。致诘,追问,追究到底。

⑤绳绳(mǐn mǐn):幽深莫测。

⑥恍惚:似无却有、似有却无的状态。这里指“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中的空间。(www.xing528.com)

⑦古始:指洪荒时代

⑧道纪: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和秩序,即道的纲纪。

【解读】

本章是老子哲学本体论的主要篇章,描述“有物混成”的存在形式。

这里着重提出,物质的本体不是人的感官都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这些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物质世界,是一个难以分说、难以名状的统一体。

这个统一体以恍恍惚惚的状态出现,不光不暗,幽深莫测,似有却无,似无却有,这便是无状之状、无象之物。在恍惚中蕴藏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象、物、精、信”(参阅第二十一章)。随着它,看不到它的背影;迎着它,看不到它的脸庞,这便是“恍惚”之谓。

认识了物质的本体,就是寻觅到物质世界的终极根据。以此,可以知古识今,知源识流。一以贯之,是谓“道”的纲纪,“道”的可用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