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活动中包括会见、会谈、签字等极为规范和正式的仪式。在这些正式仪式中往往在给予宾客的礼遇及相关环节上都有一定的礼仪规则。虽然各个国家有着各自的礼宾特点,但是,尊重与平等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遵从的礼宾原则。
在这个礼宾原则的基础上,一些相关的方面也必须清晰而准确,比如,在公关仪式上首先遇到的第一道程序是:礼宾顺序。
礼宾顺序是指公关仪式组织者按一定的规则和惯例给予参加公关仪式(包括宴请等礼仪场合)的社会组或个人的位次排列与顺序。这种顺序看似自然、平常,实际往往体现着公关仪式的组织者在给予宾客的礼遇上极为微妙的把握。以及遵从一定的规则与惯例创造各就其位、礼遇均享的礼仪氛围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公关人员应在尊重平等的礼宾原则指导下,了解和掌握礼宾顺序的规则与惯例,给予宾客恰当而得体的礼遇,这对于保证公关仪式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进一步建立与其他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公众)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本组织的美誉度、树立本组织的良好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礼宾顺序的规则与惯例及其礼仪因素通常在两个方面:
——位次的客观认定及其礼仪内涵
位次即指宾客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指宾客(有时也包括主人)在公关仪式以及各种公关活动、礼仪场合中自觉(自己确定)或不自觉(由主方确定)地占据的空间方位。
就位次本身而言,往往有大小、左右、前后、上下之分。受一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给予位次本身以特定的礼仪内涵,这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礼仪内涵逐渐成了规则与惯例,并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
通常情形下,位次本身具有礼仪内涵有:
左右位次:右为长,为尊,为大;左为幼,为偏,为小。(www.xing528.com)
左中右位次:中者为尊。
前后位次:前为尊,为长,为大;后为偏,为幼,为小。
上下位次:上为尊,为长,为大;后为偏,为幼,为小。
有一些特殊情形值得一提,譬如乘坐小轿车时,右边上车者为尊,而左边上车者为偏。小轿车内两排座位,后排中间为尊,右位次之,左位更次。如若主人驾车,则前排右位为尊。
也有些国家对于位次赋予的规则和惯例有所不同。比如在法国,两排座小汽车的位次是以后排右位为尊,左位次之,中位最次。这种在位次客观认定方面的差异,往往同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有着密切关系,是某种约定俗成并且较为固定的文化现象。公关人员在与不同宾客交往的过程中,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并给予恰当的礼遇,便能赢得好感,取得良好礼仪效应。如果不辨对象、不知差异地统而笼之,自然为会引致反感和排斥,甚至拒不合作。
——位次主体的确定及其礼仪效应
一般而言,位次的礼仪内涵是较为固定的,而位次的主体即位次的占有者却是随着公关礼仪(包括一些社交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如何使具有一定礼仪内涵的位次与位次占有者适合,这往往是公关人员在策划组织与实施公关仪式时重视的一个问题。
不同的公关仪式(包括一些社交场合)在位次主体的排定上是有所不同的,这需要考虑本项公关仪式的特点、需求、目标、参加人员的特点,以及最佳礼仪效应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终确定出恰到好处的位次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