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李燕杰在《演讲美学》中说:“演讲,作为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现,应该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以营养自己。”其中包括“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诗朗诵般的激情。”
幽默首当其中。
无论是幽默的演讲,或演讲的幽默,都能在演讲中起到润滑和调谐作用,让听众在满心愉悦的心境和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下面是毛泽东同志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演讲选段: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大笑)
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有转了两个弯子。人了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那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象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
以上引文都出自毛泽东同志的著名演说《反对党八股》。根据当时的会场记录,多次出现“笑声”“大笑”、“长时间的笑声”、“全场大笑”,足见毛泽东同志的演讲语言,是多么幽默风趣,生动感人!
过去是说“老八股”后来又说“洋八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党八股”,并且提到了“创作”高度,寓贬于褒,引起了“大笑”。(www.xing528.com)
说“这位同志是古代文学人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古文“工”中间一竖加了,“人”字却没有那种写法。就是中国第一部字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工人”也是写成“工人”的。足以演讲的评说是溢美之辞了。
“对牛弹琴,不入牛耳。”这个成语,本是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的,毛泽东同志在演讲里将成语作了新解,赋予“讥笑弹琴者”的意思。成语新解,新鲜引人,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为了说明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演讲“拿洗脸作比方”,说许多人“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进行对比,反差鲜明;大词(“调查研究”)小用,幽默生动。
从以上三段讲辞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演讲中的幽默风趣,多是或应是: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以褒作贬,以贬作褒;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比喻、夸张……,形象动人。
有一次李燕杰作《德才学识与真善美》的演讲,举了契诃夫的例子:
“契诃夫是俄国出色的小说家。他形容胖子,很令人叹服。如果让我形容,就会说:去年做了件衬衫,今年就穿不进去了。就这点水平!契诃夫却这样形容道:胖子胖到脸上的皮肤都不够用了。要张开嘴笑的时候,眼睛就要闭上;而要睁开眼睛看的时候,就得把嘴巴闭上。看到这里,我们会拍案叫绝,称契诃夫真是个描绘人物形象的大天才。
李燕杰说自己“就这点水平”,这不仅是一种自嘲的幽默,而且是为同契诃夫的夸张形容作对比,眼睛同嘴巴争脸皮,一开一闭,一闭一开的情形,谁听了不发出开心的笑声来呢?演讲中“润滑”和“调谐”着幽默风趣,这不正是当今李燕杰等许多演说家的成功之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