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语文技巧,为实现社会主义家庭的爱

家庭语文技巧,为实现社会主义家庭的爱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家庭妙语的基本原则——家庭语文技巧及其动用的基本原则,都是为了这种爱。“为人民服务”,从为家人服务到为国人服务,在社会主义家庭里,是可以而且应该做得到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家庭的爱。家庭语言中爱的颠倒、倒颠的颠语,除了上述的正话反说外,还有一种反话正说的情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亲如一家”的家人,如胶似漆的夫妻,有时也不免龃龉。

家庭语文技巧,为实现社会主义家庭的爱

“公关”同“家庭”能挂得上号吗?公共关系家庭关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实际事务的心理中,也必须做到“公私分开”;但在另一方面,在许多上,家庭关系既影响着,也体现着公共关系。其二,正如人际关系同公共关系是叠合的一样,社会上人际交往的社交语言,同公关语文也是叠合的;正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家庭语言也当然是社交语文的一个部分了。

还要讲讲家庭语言。家庭语言是最不受注意、最不受重视,却是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一种社交语言。从一个人的成长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家庭语言对个人的成长、人生的价值,有着带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从一个人的事业说,家庭是航行的避风港和前进的加油站,家庭语言运用的好坏,可以影响以至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多少夫妻离异、婆媳不和、兄弟反目以至骨肉相残的事实,无不起因于反映利害冲突和人情冷暖的一言半语的失误和差错。这些不正是从反面呼吁我们,对家庭语言应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吗?

这就启示我们,家庭妙语的满架葡萄,须牵在一根藤上:爱心

当然,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但不能只靠婚姻与血缘关系去维系。台湾著名的家政学家、公关学家,北京市政协委员吴起先生提出的家政观点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服务对象,或者是笼统指为社会服务,比起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却是一个前进的、巨大的跨越。

社会主义家庭,更要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的爱及其语言支维系的加固。家庭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家庭妙语的基本原则——家庭语文技巧及其动用的基本原则,都是为了这种爱。

1.昵称——颠语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7岁时,行军时和大家一样走路,吃饭时和战士们一样举着小搪瓷碗,从大锅里分一份黑豆,一声不响地坐到墙根下吃,从不叫一声苦。

毛泽东对这个小女儿特别疼爱,紧张工作之后,常常抱住李讷,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说:“娃娃,我的好娃娃,乖娃娃……”李讷便搂住父亲的脖子喊:“爸爸,我的好爸爸,乖爸爸……”

这是《知音》1990年第4期《“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开头两段讲到的情形。毛泽东同女儿的昵称、昵语,使人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特别是天真的李讷的天真的稚语,更让人感到煞是可爱。

从爱的昵称到爱的颠语(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的适当运用,是家庭语言的技巧性环节。

孟子主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封建统治阶级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人民服务”,从为家人服务到为国人服务,在社会主义家庭里,是可以而且应该做得到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家庭的爱。这种爱,最初和大量地表现在称呼等昵称上。

父母对襁褓中的婴儿、孩提的幼儿以至少年时期的儿女,一口一声“心肝”、“宝贝”、“痛肉”,“好宝宝”、“乖宝宝”、“活宝宝”……言语间流入的是深沉的爱。

儿孙辈喊长辈,则使用充满感情色彩的叠字称呼,哪怕简单一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渗透着亲人间这种爱的回报与交流。

夫妻间昵称,就更是百花齐放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爱人有不同的称呼:法国人称“小卷心菜”,阿拉伯人称“我的黄瓜”,美国人称“蜜”,芬兰人称“温柔的小树叶”,波兰人称“饼干”,希腊人称“黄金虫一样”,日本人称“美丽的山花”,古犹太人称“驾帕罗(埃及王)车的牝马”,南斯拉夫人称“我的小草”,布列塔尼人称“我的小青鱼”,兹库人称“我的小蒜”,维也纳人称“我的小蜗牛”,塞尔维亚人称“小蟋蟀”,立陶宛人称“啤酒”……(www.xing528.com)

中国的夫妻昵称,有叫“相公”(说是相亲时认识的故名)、“夫人”的,有叫“夫妻”、“小姐”的,有叫“郎君”、“堂客”的。有的主张“叫声‘亲爱的’好了,虽然是句老掉牙的话,但保证到老了,听起来还是很悦耳的。”有的主张干脆“别伤脑筋了,‘情之所至,金石为开’,爱的称呼是无时无刻、不拘形式的,兴之所至,脱口透出,岂不又新鲜又实用!”有理。夫妻的昵称,确要因人因情而异。百色高中高级教师黄大健,他的爱人叫潘秀妹,他同她写信既不称名,也不道姓,而是简称“妹”,这就把夫妻情与手足情糅合为一了,同贾宝玉林黛玉为“林妹妹”、“好妹妹”一样,真是一往情深。

情深至极,则走向形式的反面:用恨的形式,来表达爱的内容。这就是“爱的颠语”。拿恋人、爱人的关系说罢。热恋时,将恋人叫“仇人”,说“恨不得要咬你几口”;成婚后,管爱人叫“冤家”,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夫称妻为“小笨蛋”,说“不是笨蛋怎么会嫁给我?”妻称夫为“老不死”,说“老了还不死,便可白头偕老,永浴爱河了!”

家庭语言中爱的颠倒、倒颠的颠语,除了上述的正话反说外,还有一种反话正说的情形。父母等长辈为了奖掖咿呀学语或踉跄学步的小孩,明明做错了、弄坏了,却说“你可真行”、“你真有本事”之类。夫妻间也有这种情形。我有个表妹夫,不止一次地当着大家的面数落表妹:“她就是舍得做舍不得吃,饭菜上桌了,她的事还没摸完,定要等孩子们将好菜吃得差不多了才来,说‘小孩吃和我吃是一样!’家务事都由她一个人承包……”表面在赞扬她,实际是批评她,并要我规劝她注意身体,这种反话正说的爱的颠语,给人多少温馨和力量!

2.缄默——诙谐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妻子。

有一天,他和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他妻子突然跑了进来,不由分说骂了一通,接着又提起装满水的水桶猛地浇了过去,把他全身弄湿了。学生们以为老师一定会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笑了笑,幽默风趣地说道:

“我是知道,打雷过去,一定会下雨的。”

大家听了,捧腹哈哈大笑,妻子自知无趣,害羞地退出室内。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亲如一家”的家人,如胶似漆的夫妻,有时也不免龃龉。特别是或因工作繁忙,或因家务繁重,或因身体不适、情绪不佳之际,碰到问题,如同康德所说的“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对别人的过错不满,难免大发其火。这时就应采用“缄默——诙谐”法,象苏格拉底那样,先把自己的口封住,不要让“火”窜出来,然后用诙谐幽默的言语,化干戈为玉帛。

谚语说:“言语是白银,沉默是黄金。

“缄默”不是不说话,而是用内部的、无声的语言说,即考虑说什么、怎么说,三思而后言,是墨子所说的“唯其言之时也”。话要说得切合时机,说到点子上。培根所说的“含蓄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缄默”以后,还要尽可能把话说得“诙谐”些。

“缄默——诙谐”法,能不能成家庭妙语的艺术,关键在“诙谐”。

诚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苏格拉底之所以一句话能化解难堪的局面,而且把大家说笑,关键在于他妙用了诙谐的比喻,从发怒骂人到倾桶泼水,如同从打雷到下雨,真是惟妙惟肖,无比精妙。这也可以说是“缄默——诙谐”家庭语言艺术的生动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