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影响较大。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也就是考察课程方案中所设计内容的落实程度。这种观点将课程方案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执行过程,学校和教师应当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中规定的项目,而实施的效果决定于课程执行者对课程方案的理解水平和落实程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因而课程实施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
对课程实施存在不同的认识,导致了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课程实施取向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方式不同。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更倾向于以国家或地方为中心来推行改革,认为改革的过程即忠实地执行计划的过程;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强调在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将学校、教师、学生作为改革的主体,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来实施变革,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当然,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不一,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已形成共识:①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②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③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3](www.xing528.com)
我国所规定的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但由于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在理解课程实施问题时,应当将课程计划看作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判断课程实施的成败也不应以对原有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而应关注执行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课程计划的调适和改造。因此,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