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文本评价的基本理念与问题概述

课程文本评价的基本理念与问题概述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程文本评价的基本理念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应倡导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而课程文本作为由有关方面设计的用于规定、指导和说明课程的目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更应如此。

课程文本评价的基本理念与问题概述

(一)课程文本评价的基本理念

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应倡导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而课程文本作为由有关方面设计的用于规定、指导和说明课程的目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更应如此。课程文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淡化传统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各主体自身的价值。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第一,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根据现实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性特征,对学生做出差异性的评价,促进每位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评价的内容应综合化

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课程文本过于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本位,不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事实上,学生的情感、态度同其认知成就紧密联系,因而在进行课程文本评价时,我们应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评价范围。学校和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评定或比较,而在于发现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

3.评价的方式应多元化

(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

(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

(3)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

(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绝对性评价过于重视统一性,忽视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我们提倡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促进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www.xing528.com)

4.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在我国,课程文本评价的主体往往局限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如课程专家、学校领导、教师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这显然不利于学校课程文本的完善。因此,评价主体的范围应该拓宽至家长、学生及社区人员,只有让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才有可能得出更准确的评价结果。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二)课程文本评价涉及的基本问题

第一,课程文本所体现的教育理念。这是评价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要重点论述的内容。

第二,课程所宣称的和实际可能实现的目标。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问题;时代进步——取向问题;人的发展——实质问题。

第三,课程结构。能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平衡——全面均衡、定位适当;是否协调——符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环境与资源、文化与教育传统。

第四,课程内容。体现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浓缩了相关领域的文化精髓;反映时代的要求;分量适当、难度合理。

第五,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实施与评价。符合教学与评价的规律;体现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