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现性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表现性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埃斯纳在批判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撰写教学目标的形式,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所习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但并不指定学生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

表现性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是由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埃斯纳在批判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撰写教学目标的形式,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encounter)——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表现性目标是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所习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表现性目标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但并不指定学生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例如: ①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历史课程标准》);②简述《背影》一课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③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英语课程标准》);④搜集有关资料,讨论我国某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地理课程标准》)。以上表现性目标的实例不同程度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境、学生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学习的结果如何并未指定,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体验,其结果是开放的。这样的表现性目标给了学生释放思维、释放理性的出口和机会,给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营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它关注的是学生探索的一种状态及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而不是一些有限的知识或技能;并不是对大部分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是追求多元性,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表现性目标明显地反映出人文主义的追求,重视的是人的个性,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在课程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同时,它并未完全否定行为目标的合理性,但认为行为目标只适合于人的发展中那些较低的层面。它以解决问题的目标进一步补充行为目标之不足。[10]

拓展性阅读

《称赞》教学目标分析

一、概述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认识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并且能认清字形。

(2)会写课文中出现的11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www.xing528.com)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且背诵全文。

(5)能够口头组词造句,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由老师引导后动脑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反馈课文学习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和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够懂得课文主题思想。

(3)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的思想,能够完成一篇小儿歌或小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