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鸟类飞行具有重要意义的尺度比例的总结,基于Greenewalt(1975年)、Rayner(1988)和Norberg(1990)的研究。对尺度比例的考察从来都不是精确的,而是给相关维度的数量级提供了一些参考。
体重2 g的蜂鸟翼展范围约8 cm,而对于体重10 kg的信天翁,其翼展超过了3 m。翼展随身体质量的变化是呈指数增长的,约是质量的0.4次方。与蜂鸟相比,对于1/3的等距指数(基于质量与长度成正比)可以预测体重10 kg信天翁的翼展为2.2 m。鸟类的各种功能或分类类群的指数变化为0.4左右,而这在蜂鸟中是非常高的,其数值略高于0.5。一般来说,这个值的变化也很大,对于体重1 kg鸟类,翼展可以在0.5~1.7 m。
当我们考虑翅膀的面积时,蜂鸟的特殊几何位置变得更加明显。等距关系将翅膀面积与质量的2/3联系起来。大多数鸟类的指数约为3/4,而蜂鸟的指数约为1。体重3 g蜂鸟的翅膀面积约为10 cm2,对于个体重达到12 g的蜂鸟,翼展可达40 cm2。除此之外,其他鸟类之间的差异总体来说也很大,体重1 kg的鸟类的面积变化可达到8倍。
蜂鸟的翼载(体重除以翅膀面积)较低,在20 N·m-2处基本不变,但在其他各组间差异较大。等长关系中,这个值约为体重的1/3次方。实际上,蜂鸟的指数为零,雀形目的指数为0.22,鸭子和其他岸上鸟类的指数为0.29。大型海雀的鸟翼负重最高,对于1 kg的质量,其翼载可达到230 N·m-2,这个数值是其他鸟类,如同样大小的鸭子的2倍多。这一高值反映出海雀利用翅膀进行水下飞行的能力。在水下飞行中,海雀不会完全伸展翅膀,但是仍然必须移动比空气密度高1 000倍的介质。在空中飞行时,这些鸟则需要高频率拍打双翼来补偿相对较小的翅膀尺寸。捕食鸟的翼载通常在30 N·m-2左右,这表明它们携带大型猎物的能力很强。(www.xing528.com)
展弦比(AR=宽度平方除以翅膀面积)对于大宽度和窄翅的鸟类来说很大,例如信天翁(AR∶14)和雨燕(AR∶10),而对于像野鸡(AR∶5)的短宽翅膀就很低。它是一个或多或少与身体质量无关的形状因素。这也告诉了我们,飞行性能取决于翅膀的哪些部分,又是哪个部分贡献了翅膀的展弦比。一般情况下,具有高展弦比的鸟类速度较快,阻力较低。手翼占据翼展的大小对鸟的飞行能力有很大影响。信天翁的手翼比例不到50%,而雨燕为75%,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信天翁不擅长低速机动的部分原因,尤其是在恶劣风力条件下。低宽径比的鸟类能够缓慢地滑行和迅速地起飞,或者擅长短程复杂的飞行。在这一类别中,宽大的手翼通常构成机翼面积的较大部分。
手翼锋利前缘所占翅膀长度比例的初步测量有很大的差异,这与优势飞行行为有较好的相关性。众所周知,能够高飞的鸟类(秃鹰和鹳)的手翼占翅膀总长的40%~45%。这一比例略低于极端滑翔者(信天翁),其手翼占翅膀总长度的1/2。鸣鸟手翼长度占比集中在70%左右,而更敏捷的更快的飞行者,包括雨燕和游隼,通常达到75%。我们发现蜂鸟的翅膀是最极端的,手翼长度超过了总翅膀长度的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