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介新闻传播的主体,主要存在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流程中,不论是传播机构中的上位主体和本位主体,还是传播收受环节中的收受主体,都是专业化新闻生产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主体。新闻报道主体则主要聚焦于媒体机构的专业生产群体,其组织传播与“把关人”的特征十分显著。
融媒体报道中的主体存在着两个倾向:一是报道主体的扩展与泛化问题;二是报道主体传受身份模糊,趋向于高度融合的倾向。
报道主体的扩展与泛化问题,主要体现融媒体技术对于报道新主体的赋能作用,使得非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融媒体报道活动中,成为融媒体报道的重要力量。新扩展的融媒体报道主体主要包括:非媒体背景的专业化新闻生产力量,业余的或专业化的“自媒体”,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各种机构、组织和企业,技术性的信息采集、整合工具或平台。报道主体扩展与泛化给新闻生态带来重要影响,对专业媒体的影响首当其冲:它补充了专业媒体的报道触角,增加了新闻事件的议题设置,改变了专业媒体单向度的传播范式。最重要的是,融媒体报道主体的“全民性”互动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的组织传播地位,专业媒体生产者与社会环境中参与新闻生产的个体之间在融媒体环境中处在平等位置,由此带来话语关系的平衡。
报道主体传受身份模糊,趋向于高度融合的倾向,主要体现在融媒体报道倾向于传受一体化建构上,报道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没有确定的分工界限,新闻报道的生产与收受之间即时转换。报道主体不再享有独立设置报道议题的专业权威,报道议题设置的协调性决定了议题设置只是融媒体场景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面临着随时被转换或否定的可能性。当然,将报道主体吸纳于同一场景之中,并进行彼此交互的融媒体平台也显示出高度的主体性特征,其通过融媒体技术完成媒介形态链接,确保融媒体报道之间完成跳转,由此也带来融媒体报道主体之间的转换。(www.xing528.com)
随着融媒体技术发展,未来融媒体报道的主体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那就是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新闻、智能新闻、算法新闻的不断推陈出新,融媒体报道是否面临着从人到智能机器的转化。众所周知,目前的新闻报道中人作为报道活动的主体,从新闻信息的采访到写作编辑,再到后期的传播发送,人是各环节的主体存在。事实上,传播活动本身就是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融媒体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具有智慧特征的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未来的传播格局,人与技术的关系也使得融媒体报道的主体确认的问题。有观点认为算法亦可生产新闻,因此认为算法本身可以被视为新闻传播活动主体中的生产主体,不管怎样,算法被赋予的工具性、手段性的存在,决定了其只能体现出算法实际创设主体的意志和创作逻辑,无法与人类的新闻活动相提并论,因此也无法体现其作为主体的存在。[12]同样地,大数据新闻、智能新闻虽然借助了技术手段,实现了智能化报道与推送,但就实质来看,其主体表现与算法新闻并无二致。此外,融媒体虚拟播报的主体也仍是人类本身。
当然,具有智能技术的融媒体报道主体多元属性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形成智能创设主体、运用主体、收受主体等多位一体的主体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新型智能新闻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主体存在分离的情况,对应的融媒体报道也存在着生产主体(技术创设主体)与传播主体分离的情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