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受众角色将由单一线性到多重交叉演变。与初期的互联网新兴媒介相比,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移动传播强调基于场景的建构。场景是融媒体形态重要的生态景观。融媒体考虑到上述现实问题,以场景入口化开放为前提,使用随时随地可以进入场景参与传播。融媒体创设的场景实现了“入口级”的“泛在化”联结,场景由此成为信息流、关系流和服务流的新入口。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受众角色将由单一线性到多重交叉演变。[3]这就意味着同一类型的受众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媒介,对该信息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受众阅读、视听、参与等习惯的关注焦点相互交叉,并集中到媒介集团的整个媒介产品链,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以更完备的媒介去吸引新的受众。[4]传媒集团就是通过对媒介系统结构的整合与升级,使信息产品连贯统一,以提高传媒竞争水平。在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融合发展的语境下,建构融媒体平台就成为传媒集团整合媒介系统的优先选择。

融媒体强调各方资源的汇聚,以互联网用户与数据为核心,形成产品的开放生产加工、非线性发布等功能。融媒体平台是顺应“互联网+”趋势产生的,其本身具有的互联网基因能够帮助身处困境的传统媒介找到发展出路,成为传统媒介转型和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5]随着以智能与大数据链接为标志的融媒体形态普及,场景作为大数据中的一部分已经无处不在,由此带来的融媒体景观使我们处在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在场”传播的“泛在化”环境之中。

与初期的互联网新兴媒介相比,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移动传播强调基于场景的建构。场景是融媒体形态重要的生态景观。有学者甚至认为,场景是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介的另一种核心要素。[6]这意味着,场景和它所开启的移动媒介时代同前述要素一样,将对媒介生态,乃至于这个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场景时代的传播方式是基于移动设备、社交媒介、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为技术支撑为用户提供全觉式信息和生活服务[7]传统媒介时代的场景,是一个通过文字、声音或视频建构起来的用以展示场景信息的传播环境,因此受众之于这个环境只能是全景橱窗式的参观浏览而无法进入,收受方式被动。数字新兴媒介时代的场景,是一个非线性的可以通过特定端口进入,且可以充分参与传播活动的传播环境。这一传播环境中用户可以参与其中,臧否是非,其自身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符号,这种“在场”使信息传播构成了一个回路,信息传播也成为非线性场景式传播。传统媒介的传播因为受众只能徘徊在场景以外,因此无法吸引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数字新兴媒介虽然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但也存在着场景入口窄化,影响了更为广泛的用户参与使用等现实问题。

融媒体考虑到上述现实问题,以场景入口化开放为前提,使用随时随地可以进入场景参与传播。如,报刊以每篇文章的二维码作为场景入口,受众可以进入文章所创设的场景,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展示与交互创作,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融媒体景观。再如,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也可以作为一个移动场景入口,据此进入到信息、体育医疗卫生的平台。在这里,场景不仅仅意味着“位置的相关性”,它还是移动传播时空度量的新维度。融媒体创设的场景实现了“入口级”的“泛在化”联结,场景由此成为信息流、关系流和服务流的新入口。场景入口化也决定了在场景媒介时代,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媒介生态链已经实现智能化:用户对何种信息情有独钟,在特定的场景下,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推送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提供怎样的服务,这一切都将预示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当然,场景入口化也使得深度参与的沉浸传播成为可能。

媒介扩张带来媒介生态的重新结构,这一过程无法离开关系作用。这里的关系,既包含媒介—人的关系,也包括媒介—媒介的关系,还包括人—人之间的关系。关系是连接人与场景使之成为融媒体景观的重要前提,在关系的作用下,人也倾向于媒介化。人—媒介的关系使人深度融入媒介,从而形成一种“沉浸”传播的融合环境;媒介—媒介的关系使媒介彼此作为延异中的媒介内容,同时又吸收其他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媒介由此开始了形态的不断扩张,带动非媒介的媒介化,媒介之间无限融合;人—人的关系是新兴媒介时代特有的人际关系存在,人与人构成新型的社会化关系,人与人之间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相互交叉存在。

“融合”,不仅仅是媒介之间的默契交互,也包括关系上的组织结构。融合的入口,是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场景;融合的出口,是无处不在的用户感受与体验。这种感受,是已经纠正了感官上偏向的全觉收受。其实全觉收受本身也是身体感官的融合,处在一个虚拟环境中,通过感官融合作用产生真实“在场”的体验,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环境中,我们与媒介融合为一体,而我们又将成为媒介内容,成为共性场景中的一道景观。

在具有场景特征的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具有哪些特征呢?

1.“融媒体”新闻传播,大数据支撑下的全域传播(www.xing528.com)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数据巨大,巨大到通过以往信息处理方式难以全部分析。根据思科公司的统计,2012年全球互联网流量每天达到1.1艾字节。[8]这么巨大的数据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而这些数据的有效使用则可以使其成为一座流动的富矿,为信息传播与分析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终端的数据交换和相互融合。[9]可以说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造的“云计算”“全媒体平台”影响和改变了新闻生产传播业态。

与其说新闻生产的智能化过程是基于信息科技领域的优化升级,毋宁说这是人性感知的技术化延伸。媒介补偿了人在社会空间逻辑中的认知模式,大数据则是优化媒介的重要界面,使之重构社会关系和媒介话语体系的方法与手段。因此,大数据支持虽然不会成为信息传播的最完美景象,却能够成为传播界面进化逻辑的一个支撑点。而随着信息场景的入口无限蔓延,遍在的场景入口终将把人与技术环境融合在一起……

2.混合现实技术跨越了感官的模仿偏向,实现了全觉传收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的技术集成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子数据技术转化为类自然存在的世间万物,人流连其间有一种“沉浸”之感,需要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感知信息融合为一体的拟态环境。与以往抽象符号建构的拟态空间不同,符号模拟的时空需要具备一定的解码能力,如对不同文字、语音的识别。虚拟现实创设的是一个与我们日常感知匹配度极高的虚拟时空。相比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则把计算机建模图形与人捕捉的物理世界的信息融合起来,形成亦真亦幻的媒介时空。

当然,混合现实技术所运用的融合的媒介并不意味着现实狭义的媒介,如报纸、电视等,而是媒介中抽取逻辑符号的重新编码。相对于其他媒介,混合现实技术所创设的媒介只能算是泛在意义上的媒介,不论是虚拟的新闻还是其他信息,都与既往媒介表达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正是因为混合技术中媒介符号的综合运用,才使得用户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充分认知全觉传收带来的直接体验,全觉传收开启了一个不同于地理、物理的、全新的精神家园。

3.移动媒介的泛在技术扩大了场景入口,使融媒体新闻传播无处不在

移动媒介突破了既有场景入口的限制,使场景入口无处不在,场景入口化降低了用户进入场景的门槛,而勃然兴起的物联技术和智联技术在使“非媒介”媒介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延伸泛在网络,使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向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过渡。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泛在连结使泛在传播成为可能。媒介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泛在传播更是无处不在。

泛在传播形成的远超媒介的媒介关系建构,使狭义上的媒介融合成为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影响泛在传播网络的建设和运行。也就是融媒体作为系统媒介传播的核心,其对外的延伸就是使周围的“非媒体”媒体化,进而成为泛在传播的结构组成部分,反向作用于融媒体,提高融媒体传播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全球泛在网的不断拓展和升级,“地球村”的意义会逐渐得以体现,泛在传播也将接续融媒体传播,形成一个不断扩大、没有边界的传播环境,泛媒体则成为系统媒介中无处不在的场景入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