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评论在时新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变得更加迅捷、更加普遍地存在于网络传播环境中。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人们对新闻及评论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传统媒体时效性相比,网络新闻评论的“实时性”使得新闻与评论同步传递给受众。“实时性”不仅意味着新闻事实的同步性,同时还将引导舆论,避免新闻事件背后各类传闻信息的滋生和传播。

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融媒体时代关于网络新闻评论认识,人们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观点,因此就这一话题展开的评论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争议表现在对于评论信息范围的界定上,即除了公开发表在平台上表达观点的信息外,其他广义的评论信息,比如一些来自论坛中的小议论、评价、交流、非正规的言论是否可以被视作网络新闻评论。事实上,网络新闻评论不同于传统报刊及广播电视的评论,凡是关涉到意见性的信息都可以看作是网络新闻评论。这表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维度是信息的属性问题,即何种信息是评论信息。如果只把传统媒介公开发表的评论信息视作网络新闻评论,那么其他各种具有评价性、政论性的留言或发布就会被隔离掉,这样显然忽略了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第二个维度是主体性问题。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更加泛化,从评论文本的发布到各种留言评论的跟进,评论主体都具有不确定性,评论者可以始终在场参与,也可以随机退场。如果说报刊与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组织功能,同时保持着议题和组织评论者的中心地位功能,那么网络新闻评论则表现出去组织化、去中心化的功能,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议题设置者。

那么如何来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呢?网络新闻评论是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对新近新闻事件或现象发表的议论,这些议论的发起与维系具有自发性特征,议论也采取非正规的议论: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发布,或在已发布的新闻信息留言中,这些都构成了网络新闻评论。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取向

网络新闻传播带来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新闻价值的变化上。新闻评论在时新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变得更加迅捷、更加普遍地存在于网络传播环境中。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人们对新闻及评论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传统媒体时效性相比,网络新闻评论的“实时性”使得新闻与评论同步传递给受众。“实时性”不仅意味着新闻事实的同步性,同时还将引导舆论,避免新闻事件背后各类传闻信息的滋生和传播。

网络新闻传播还带来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与传统新闻评论导向性要求不同,在网络娱乐化时代,新闻娱乐化必然带来价值取向的娱乐化,表现在网络新闻评论上,各种趣味性强、贴近性突出的评论信息开始大量出现,增强了人们对于网络新闻评论的新认识。

网络新闻传播价值取向的判断开启了新兴的舆论场。在新闻价值判断上,受到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始终存在,对于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向来是新闻评论选题判断的重要逻辑起点。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实用性信息的大量出现,由此形成的新闻评论议题设置开放,价值取向多元且泛化。各类网络论坛、网上社交活动层出不穷,网络新闻评论重新建构起世俗意义的新闻评论场。

不可否认,网络新闻价值取向也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具体包括:

首先,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忽视了准确性。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往往因为事件信息的缺失,不能完成全部信息拼图,所以带来的猜测或道听途说的消息很容易误导公众,成为谣言滋生的舆论场。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一些错误舆论导向的新闻事件大都出于这种情况。如2018年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江事故,事故发生后,立即有评论把责任推向惊魂未定对向车道的女司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负面舆情反应,直到更多信息披露才逐渐平息。

其次,在追求冲突性的同时,忽视了理性的存在。任何新闻事件一旦被恶意利用形成舆情,便容易使网民丧失理性,由此变成彻底的道德绑架,影响到事件本身的正常判断,形成网民群体性失去理性的局面。

再次,在追求传播效应时,倾向于低俗化和煽情化策略。为引起广泛关注和社会影响,网络新闻评论在价值取向上也陷入一种低俗化倾向中,利用网络空间发表低俗意见,有不同意见便相互诋毁甚至谩骂,这些都影响到网络新闻评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新闻背后

2018年7月底,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等城市的家长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他们怀疑孩子的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并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

来自周口市的考生家长苏洪介绍,其女儿今年高考只得了335分,而其平时考试成绩均在600分左右,高考估分也在627分以上。还有家长表示,女儿查看其名下的答题卡后,坚称不是其本人所答。

消息爆出后,网友们纷纷表示非常愤怒,事件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多次登上热搜。

8月11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公布调查结果: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

此外,经严格审批,4名考生或家长先后查看了本人高考各科答题卡原件。(欲知案例全文,请扫二维码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及功能

网络是各种信息与意见的集散地,参与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被赋权的网络行为,也是网民表达意见和建议、提高网民社会议题参与意识的重要场域。那么,网络新闻评论有哪些类型呢?我们按主体和渠道载体划分,归纳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如下:

第一种,从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划分:

(1)编辑评论

编辑评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网络新闻评论方式,由网站工作人员,包括编辑、记者或特约评论员撰稿并推送,代表了网站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2)专家评论

专家评论是由网站根据需要邀请不同行业领域专家对特定的新闻事件发表的意见和评论。新闻事件因为关涉方方面面,需要专家的视角和评论,具体的评论可以是专家撰写的文字稿件,也可以是在线聊天或聊天室座谈等方式。如体育足球评论、军事评论、科学技术评论等。

(3)一般网民评论

一般网民的评论是网络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形式,网民自发集结在社区论坛或其他新闻平台上,根据新闻事件的认知与理解发表或长或短的评论。包括大部分有跟帖性质的意见与评论,网民评论议题开放,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除了网民独立的评论外,还包括对其他网民评论的留言评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第二种,从网络新闻评论的载体来分:

(1)重大新闻事件的主题论坛

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主题论坛的多元舆论平台上。近年来重大的新闻事件,如“我爸是李刚”“华南虎事件”等,均在网络论坛上开始发酵并形成重要的舆情场域。人民日报网络曾开辟一个“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针对北约空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引导舆情,后来发展为一个固定的论坛:“强国论坛”。论坛秉持着引领舆论的目标,吸纳不同的民间声音,突破了舆论一律,成为现阶段国内最具说服力的窗口。

(2)网络新闻评论专栏

网络新闻评论专栏类似于报刊类的言论专栏,是网民对新闻事件评价的重要阵地。不同于报刊专栏,网络新闻评论专栏强调实时性发布,容量更大、交互性更强。如人民网推出新闻评论性专栏——“人民时评”,每日刊发一篇署名文章,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观点主张。此外,红网的“红辣椒评论”等专栏也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3)网民即时评论和留言(www.xing528.com)

网民即时评论是网民根据自己对新闻的兴趣、看法和态度在网络信息后面的留言评论,这种评论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对新闻事件的实时评论,也可能是对其他评论的看法。这种及时性的互动,有利于针对特定事件的讨论和意见。除了这种留言性质评论外,为了方便网民的意见表达,近年来出现的“点赞”功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参与者的态度。如《今日头条》APP新闻就带有这种特殊的评论功能。

课后思考与练习

1.如何看待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试就一篇新闻评论文章加以分析,找到这篇文章的观点。

2.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3.网络评论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特点,对舆论的生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

4.网络新闻评论能否提高公民的社会议题参与意识?

拓展阅读

潼关的“关”

张成

近日,陕西潼关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热点,原因是从去年开始当地工商局强行对入境货车拦截后罚款收费,去年年底,河南巩义市车主张建勋,就因在被非法罚款2.7万元后,不堪重负,服毒自尽。5月24号,国务院三部门督办组赶赴陕西对潼关乱收费事件进行了调查。(《中国新闻网》5月24日)

工商部门跑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听起来跟它的职权范围有点不沾边儿,但潼关县工商局却做到了,罚款依据只有一条:货物质量有问题!

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货物质量,而是被滥用的权力,是执法者滥用权力在公然行抢!有人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权力意味着绝对腐败,而权力的失控则意味着现有秩序的颠覆。

透过疯狂罚款事件的背后,浮出水面的是一个追逐利益的“食物链”:其中,公安交警等部门也雁过拔毛,分走了一杯残羹。正是因为几个部门的权力互补,沆瀣一气,采取暴力手段违规罚款,才共同促成了车主张建勋的含恨而死。

一千多年前,杜甫诗词里的潼关吏,是筑城戍边、威武豪迈的志士;今天的个别潼关小吏却成了被舆论钉在耻辱柱上的败类。

潼关,一个本来充满民族自豪的名字,却成为行走商客的“鬼门关”和伤心地。

如果从单一视角观察,潼关的乱收费现象也许只是个案,但是这一事件不经意间推开的,却是权力监管失控的一道“门”。从这个意义上说,潼关的“关”不止是一道“鬼门关”,更是一座因为监管缺位、权力滥用而人为设置的“关”。

如果不是张建勋不堪受罚的自尽,如果不是上百名工商业户的泣血上访,如果不是新闻舆论的监督造势,全国人民根本不会知道潼关的这道“关”,上级部门也不会派来调查组,那么这一切都会隐藏得很好:风平浪静。

究竟还有多少类似潼关的“关”潜伏在地下呢?打开媒体,乱收费、滥罚款事件时有报道:新华社调查显示,河北唐山的一名司机运菜,去年一年交了2000多元罚款;山东寿光的一个司机送菜20次就被罚了12次。另外,其他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也暗潮涌动:2005年,吉林省农安县的一个乡政府向全乡农民收取数额在百元以上的“服务费”,违规收费达数十万元之多,尽管当地农民也在四处走访,但结果呢,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而不了了之。

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只是大都在没有形成社会舆论之前,就沉埋在岁月里了!但这一个个人为设置的“关”,像一股潜流,深藏地下,随时可能破茧而出。

1997年,《焦点访谈》播出了《“罚”要依法》的节目,引起了社会反响;九年后,相隔不远的潼关还在继续上演着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罚款闹剧”,一方面是执法者屡改屡犯的错误,另一面则是弱势群体一次次地无奈闯“关”!

当权力一次次被利益需求滥用时,我们的步伐不得不停滞在这一道道人为筑起的“关”前,受害者只求自保的心理纵然是其中的要素,但是政府部门偏安小利,或是害怕揭丑的心理则是真正的元凶。关上门自家人,家丑不外扬!一次次地包庇默认了违规者的一次次胡来,直到最后一层窗纸被人捅破。

露怯是需要勇气的,现在国家政府已经做好了权力监管的准备,但是地方政府却出于种种考虑还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潼关是一道“关”,过得了关我们就能健康和谐发展,过不了就只能原地徘徊,同时还可能丛生许多社会矛盾,对此,我们的基层政府准备好了吗?

(《鲁东大学报》传媒时评栏目,2006年5月30日)

【注释】

[1]王民:《新闻评论写作》,台北:台北联合报社,1981年版,第73页。

[2]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页。

[3]本报道是《鲁东大学报》2006年11月20日刊发稿件《不是亲人胜亲人》之后的新闻评论,作者:张成良,王可良。

[4]张成良:《融媒体传播论》,北京:科技出版社,2019年版,前言第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