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保证行文逻辑的周延性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保证行文逻辑的周延性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性报道一般牵涉到公众利益和既得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记者在完成调查采访后,报道写作一定要突破种种假象,运用逻辑思维来细致分析与考察采访对象,在行文中注意文字严密、准确地表达出行文逻辑推导出来的观点。要保证行文逻辑的周延性,要确保坚持素材使用的平衡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在行文写作时要考虑受访双方观点的冲突性和事实阐述的矛盾性,通过交叉证伪的方式确认可靠性事实。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保证行文逻辑的周延性

调查性报道一般牵涉到公众利益和既得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记者在完成调查采访后,报道写作一定要突破种种假象,运用逻辑思维来细致分析与考察采访对象,在行文中注意文字严密、准确地表达出行文逻辑推导出来的观点。不论怎样,前期的调查采访只是取得素材的准备工作,真正能够在社会产生影响和轰动的还是调查性报道内容本身,而且报道一旦刊发(播放),便成为媒体的声音和态度,因此行文逻辑的周延性代表了报道能否站得住,经得起推敲。

要保证行文逻辑的周延性,要确保坚持素材使用的平衡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平衡性原则要求记者充分解读新闻事件本身的内涵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考虑到一个平衡的报道角度,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提供事件中各方的不同声音和立场,包括专家、学者的客观立场。平衡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为新闻语言呈现上的平衡,包括电视媒体采访方式,画面构图以及剪辑率的高低等。(www.xing528.com)

可靠性原则要求记者在选择采访对象或信源时要真实可靠,每一个采访内容都可以交叉证实。可靠性原则除了要求采访对象的可靠,提供的线索也能够查证,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应该不带有偏见。在行文写作时要考虑受访双方观点的冲突性和事实阐述的矛盾性,通过交叉证伪的方式确认可靠性事实。

准确性原则主要考察的是记者行文的准确性问题。在对新闻事实的描述与表达上,偏见词汇的使用以及数据的精准表达等,都可能构成调查性报道的失实,对此核实新闻事件中的模糊内容,咨询专业人员加以勘正,这些都是解决报道是否准确的办法。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检索获知的信息可以有效弥补调查采访中存在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