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于调查性报道的属性和特征,均存在一个由浅及深的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调查性报道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其特点主要包括如下:
一是调查性报道的自主特征。调查性报道由于专业性强,目的性明确,因此一般都由新闻专业记者参与采访完成,报道过程中新闻界自主选择要报道的目标,独立设置新闻议程,独立进行调查活动,这里记者的主体性新闻生产的意识得以充分体现。在新兴媒介环境下,未来一般时间,以个体为主导的独立调查性报道将会得到孕育和产生,调查性报道的自主性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二是调查性报道的新闻性特征。调查性报道是以调查与揭露当前正在发生、现实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而且是读者最为关切的问题。事实上,调查性报道和调查报告最为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调查性报道本质是新闻报道,是一种基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文体要求;调查报告则立足于研究与经验总结。一般篇幅较大,力求根据一项工作或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系统性调查与总结,最终归纳或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论或观点,根据这些总结的结论、办法、意见和启示,指导人们解决在实践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调查性报道的科学性特征。调查性报道基于事实选题报道,强调调查的扎实可靠,深入细致,不虚张声势、不故作高深。调查性报道的科学表现为选题的科学性,调查流程的科学性,报道写作过程的科学性。调查性报道本着以事实说话的原则,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合理,才能客观公正地引导舆论,从而提升报道媒介自己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是对调查性报道的要求,也是对职业记者的根本要求。(www.xing528.com)
当然,调查性报道不同于其他报道,它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新闻记者秉持工匠精神,以最大努力完成篇幅长、分量重的报道稿件,使受调查者对调查结论心服口服,不会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
新闻背后
2005年,笔者根据观众热线电话反映,某市一些市场出售有垃圾猪肉,根据新闻线索,记者首先在一些早市调查走访,了解到垃圾猪肉确实存在。商贩为了赚取更高利润,对外声称为“稀食猪肉”,价格上略高于普通猪肉。在后期采访中,记者来到距离市区五公里左右的一个大型垃圾场。二十余人滞留在垃圾间挑拣剩菜剩饭。春末夏初,垃圾场散发的腐败气味很远就能闻到。记者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走访,了解到垃圾场每天被捡拾走的垃圾有三十余吨,可以保障一千多头成年生猪的食用。接下来调查到垃圾猪生产的产业链条:有人每年以一万元价格承包垃圾场的翻捡工作,再分包给专门捡拾垃圾喂猪的其他个体。在这个层层分包的产业链条保障下,未经检疫的垃圾猪从喂养到出栏售卖就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接下来,笔者还调查了某市垃圾综合处理场场长,某市肉联厂的负责人,某市兽医卫生坚持检验所的工作人员,以及对垃圾猪有着深入研究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博士专家,通过深入采访调查,了解到垃圾猪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解决垃圾猪问题的有效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