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形态呈现出百花齐放、摇曳多姿的态势,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体竞相走上历史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物报道的渠道,使得人物报道更具全媒介化和融媒介化。如果对传播渠道加以分类,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媒介形态将人物报道分为报刊类人物报道、广播类人物报道、电视类人物报道和媒介融合类人物报道。
报刊类人物报道强化文字报道属性,一般采用白描式的笔法勾勒人物,本质上脱胎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特别是通讯类报道,倾向于纪实文学的在场感描述,使人物性格更加生动,可读性强。目前为止,新中国成立后产生影响最为显著的人物报道,均来源于报刊类人物报道,其内在的文字张力,叙事中的留白特征深深影响着一代代读者。近年来,一些典型人物报道也发端于报刊类人物报道。
广播类人物报道以声音走入听众心里,因此如何运用声音元素展现时代精神,通过细节挖掘声音的力量,以讲述出生动的故事。此外,运用声音对场景的转换,以及运用声音完成话语体系的转换,这些都是广播类人物报道的内在要求。广播类人物报道关键在于气氛的营造,由此完成情境建构,相比于报刊类人物报道,广播类人物报道类似于古代书场酒肆的环境营造,具有公共空间属性的广播类人物报道有利于组织传播与推广。(www.xing528.com)
电视类人物报道近年来可以说是异军突起,与报刊类及广播类人物报道相比,电视类人物报道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可视的、立体丰满的。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其中的《东方之子》与《百姓故事》两种视角,《东方之子》是中央电视台开办时间最长、品牌影响力最持久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其将镜头对准那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杰出人物,通过对精英人物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典型人物事迹,影响颇为深远;《百姓故事》则坚持以纪实影像关注体现时代变革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事件中普通人物的命运,用多种手法描摹时代印象,在对事件复杂性的描述中完成对时代的深度记录。此外,栏目化特征也使得电视人物报道的品牌意识更加强烈。如果说报刊与广播类人物报道突出了典型人物的社会影响,那么电视人物报道则更加注重栏目品牌本身的建构,作为其中的报道人物则归属于栏目形态,其影响是次级的。
媒介融合类人物报道。囿于采访权的受限,互联网本身很难在人物报道原创中做出成就,但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平台,其所具有的融合传播渠道显得无与伦比。以互联网媒介为矩阵的融合渠道的建构优化了人物报道环境,使得人物报道的时空高度融合,媒介形态高度融合。胶东在线2011年2月以《接力“寻美”温暖中国》为题,在全网发起了“爱传百城——寻找‘最美的你’”主题活动,在全国百座城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心热潮。值得一提的是,媒介融合为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多层次创新传播平台,其立体的传播时空以及吸纳受众参与的方法,使得人物报道真正成为动态的、不断创新成长的报道类型,这激发了公众潜在的创作力,近年来不断得到挖掘的好人好事大都是通过互联网挖掘并通过融合媒介方式予以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