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新闻要有一个“虎头”,这个虎头就是导语。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能意识到导语的重要性,经常会写出一些无趣、冗长的导语来,无意间将受众推远。接下来我们就介绍几种导语写作的误区,避免大家在以后的导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1.会议型导语
会议新闻可能是每位记者都会遇到的报道对象,在写有关会议新闻的报道之前,先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做会议报道?会议本身是新闻还是会议所传达的信息是新闻?
一些记者对会议的认识高度不够,认为开会多半是无聊的事情,没有什么新闻可言,多半是走走形式,照着通稿把新闻稿写完,记记流水账,做一个搬运工,并没有消化其中的有价值信息,也没有想过会议新闻能提供给公众什么最需要的信息。会议型导语的格式一般是这样写的:“XX时间XX领导就XX议题参加了XX会议。”虽然我们一直在新闻采写的课堂上不断强调会议导语的写作问题,但写出会议型导语的学生还是不在少数。要做好会议新闻导语,李希光教授建议把会议新闻导语变成“行动性导语”,这里讲的“行动”并不是指“举行”,而是指“相关举措”:
非行动导语: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1月7日在海口举办督查工作动员会暨督查系统培训会。
行动导语:记者1月7日从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在海口举办的督察工作动员会暨督察系统培训会上获悉,我省已基本建成省委深改办(自贸办)督察系统,准备出台改革督察办法,通过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强化督察工作,力推中央赋予海南的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尽快落地见效。[8]
2.埋葬新闻型导语
埋葬新闻型导语源于记者缺乏新闻敏感、对新闻价值判断不准有关,把一些新闻价值低或者无新闻价值的信息放在导语中。至于把什么样的新闻放在导语中还要根据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来综合判断。
【案例7】在青岛,见证一场青年创业的“大海之约”——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会侧记[9]
面朝浩瀚黄海的山东青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后起之秀。在这座滨海城市,一场场与大海的“约会”每天都在上演,新一线风口之城涌动着无限的青春与活力。
【思考】:如果我们尝试把上述新闻导语放到其他在青岛举办的活动中可行吗?
如果放在其他新闻中依然可行,这条导语就没有任何新闻性,那么可以如何修改呢?通常要通读全文,然后找到最适合受众需求的新闻“亮点”。
【案例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4日举行的2019(第二届)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透露,预计明年1月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会获得通过。[10]
上述导语中虽然条例通过的时间也是一个新闻点,但最重要的新闻价值应该体现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获得通过以后,会给市民的生活或北京的城市垃圾分类带来什么影响,这也是市民最为关心的,是不是像上海一样严格?
3.无故事型导语(www.xing528.com)
无故事型导语是指可以用故事来设计导语的新闻题材,记者却放弃了。比如,不要求有时效性的新闻,或者地方媒体在报道本地科学家获奖的报道中都可以采用故事性导语的写作手法。
【案例9】
11月2日下午,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市26个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共50位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山东省共1人获奖,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高翔,入选领域为“天文和地学”。[11]
这是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在导语中记者已经有意识地提到了本省获奖工作者,但如果能因此展开故事,那就更好了,更容易让本省或本市的市民有地域上的亲近感和自豪感,更愿意倾听这样的本土化故事。
4.抽象型导语
用难解术语或数据堆砌的导语不是好导语,好导语不应该为用户设置障碍。拒绝抽象型导语就要注意少一些总结性的语言,多用变动的新闻事实,出现的宏观词语都需要解释,比如“重要力量”、“十分繁重”、“重大突破”、“重要贡献”等。比如案例10:
【案例10】
记者近日从宁夏固原地区林业局获悉,农民个体植树造林已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12]
对于抽象型导语,可以改进的方式是分步走,做成系列报道,对于典型案例尽量一人一报、一事一报。
5.无新闻型导语
在前面新闻价值的章节,我们已经讲到,冲突性、反常性都是我们评价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新闻新在“变动”当中,没有变化就不是新闻,不打破常规的不是新闻,这种变动应该首先体现在导语当中。无新闻型导语并不少见。
【案例11】
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负责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日前表示,春节“黄金周”平稳度过,“旺而不乱、平安有序”,假日7天,没有发生大的旅游安全事故。[13]
没有发生变动的不是新闻。如何改动呢?可以找找原因,是否是有科学可行的政策引导?或者和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一味地报喜和肯定表面现象不是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