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采访:不适合电话采访的情况

新闻采访:不适合电话采访的情况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话采访之所以不适用人物采访,是因为新闻记者无法通过电话采访看到对方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语气来猜测对方的某些反应,如果新闻记者仅凭电话采访去写这个人物的话,其中必然夹杂有新闻记者的主观推测,这与新闻最基本的真实原则不符;人物特写还需要在稿件中适当地运用描写人物说话时的表情、手势、动作甚至穿衣打扮,而这些信息通过电话不能获知。

新闻采访:不适合电话采访的情况

电话采访不适用人物报道、批评报道和深度报道。

电话采访之所以不适用人物采访,是因为新闻记者无法通过电话采访看到对方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语气来猜测对方的某些反应,如果新闻记者仅凭电话采访去写这个人物的话,其中必然夹杂有新闻记者的主观推测,这与新闻最基本的真实原则不符;人物特写还需要在稿件中适当地运用描写人物说话时的表情、手势、动作甚至穿衣打扮,而这些信息通过电话不能获知。缺少与采访对象的直接接触,就不能全面整体地认识采访对象,写出来的人物报道也就会有偏差,不够全面客观;电话采访还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障碍,记者很难挖掘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采写出来的人物报道也就不鲜活、不生动,可读性自然差。

电话采访也不适用于批评报道,因为电话采访很难确定受访者反映的事实是真是假,很多时候受访者为了逃避罪责,说假话;或是出于保护自己利益的目的,不说对自己不利的话,记者又看不见对方的表情,无法判断虚实,如果仅凭这些话为依据写报道,就很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批评报道一旦失真,记者就很容易惹上官司,成为被告。(www.xing528.com)

深度报道也不适宜用电话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发生后,如果新闻记者不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现场,不亲眼看到,不亲身感受,就会漏掉一些事实和细节,就不能全面立体地思考问题,也就不能进行深度报道。在深度报道稿件中,电话采访只是寻找新闻线索和广泛了解客观情况的辅助手段,记者应该更多地采用面对面的采访,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或是采用视觉采访、暗访、体验式采访,多种采访方式并用,才有利于记者全方位、立体化的掌握新闻材料,挖掘事实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