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如何观察视觉采访: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学习如何观察视觉采访: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采访新闻人物或到新闻现场采访,可观察的角度和场景不少,这里面一定要选择独特的角度,这有点儿像摄影,好的摄影师一定是选取有独创性的摄影角度。视觉采访的关键是取舍,是以新闻角度还是生动细节?新闻范例2:2003年10月16日9时52分,中国首位访问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返航,回到首都北京西郊机场。再次观察动态变化。

学习如何观察视觉采访: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首先捕捉形象特征。应该注意第一印象,包括环境与人物的外貌特征。记者采访所处的环境与新闻人物的外貌特征,都是极具区别力的观察点,许多记者都特别注意将自己和新闻人物见面时的场景与第一印象描写出来,以提高新闻稿件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新闻范例1:

中国人征服中国》片段描写

“杨家岭是一条狭长的山沟,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我在进山沟不远的地方下了车,登上一条很陡的小路,小路两边满是玉米番茄架,最后来到一个小山坡,这里有20来个窑洞,其中四个窑洞彼此相连,这就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

毛泽东身材非常魁梧,衣服宽大;举止稳重、大方,像美国中西部农民。他的圆脸略有些平,态度平静含蓄,微笑时则顿时显出勃勃兴致。满头黑发下面有着宽大的前额和一双锐利的眼睛,体现了他灵敏的头脑和洞察力。他具有一种深邃而灵活的理智所驾驭的自然生命力。

我们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的平坦土台子上,这是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照在这贫瘠的山上。毛的小女儿穿着一身花布衣裳围着他父亲……”

这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采访毛泽东,写作《中国人征服中国》一书中的片段,此书1949年在纽约出版。书中,安娜形象地描写了毛泽东所居住的杨家岭的周遭环境和毛泽东的外貌特征,读者就像跟着安娜的笔触走进了杨家岭、看见了毛泽东主席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非常生动形象。

其次选择独特角度。记者采访新闻人物或到新闻现场采访,可观察的角度和场景不少,这里面一定要选择独特的角度,这有点儿像摄影,好的摄影师一定是选取有独创性的摄影角度。视觉采访的关键是取舍,是以新闻角度还是生动细节?是选择人物还是事件、场面?都需要记者对采访现场进行取舍,进行选择。

摄影记者选取画面时,一般有宏大场面和局部特写两种,特写着力片段、局部,所以观察角度,无论是宏观场景还是局部场景,都应该注意抓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样便于在写作时放大场景和刻画局部。

新闻范例2:

2003年10月16日9时52分,中国首位访问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返航,回到首都北京西郊机场。

“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怀抱鲜花迎上前去。

杨利伟一手将妻子拥在怀里,一手将儿子抱在胸前,脸上挂满着幸福的笑容。(www.xing528.com)

军乐队演奏出高亢嘹亮的迎宾曲,杨利伟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宿双宁难抑心中的激动,与杨利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随后,现场欢迎的人群簇拥着杨利伟走向迎接车队。车队载着杨利伟向北京航天城驶去。

北京航天城有数千人参加了欢迎杨利伟的仪式。喧天的锣鼓和飘扬的彩旗为航天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夹道欢迎的人群打出了‘杨利伟,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杨利伟,欢迎你回家’的大字横幅标语。”

在这篇题为《杨利伟顺利返航 首都喜迎太空勇士归来》的报道中,新华社记者采用视觉采访的方式,选择了“妻儿和同事喜迎杨利伟凯旋”的独特角度,细致描写了杨利伟凯旋归来后与妻儿、与同事紧紧拥抱、首都民众夹道欢迎英雄凯旋的感人一幕,文字营造的画面感、视觉冲击力都很强,读来非常令人感动。

再次观察动态变化。首先应该捕捉那些让读者有随同记者亲历现场之感的场景;其次,应该将这一场景的变化盯牢,追踪新闻瞬息万变的动势,将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

新闻范例3:

总理看望清华学子吐心声:思及“非典”泪流满面

2003年5月4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2级研究生胡薇薇和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搜索最新的资料,为硕士转博士做准备。突然,安静的图书馆传来一阵欢呼,胡薇薇抬起头来惊讶地发现,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她的面前。

“总理好!”胡薇薇立刻站起来打招呼。“你坐着吧,在干什么呢?”“我在查阅一些资料。”胡薇薇回答。

新闻与传播学院01级本科生史浩宇和同学们一听说总理来了,都忍不住离开座位前去张望。“快看书!别让总理认为咱们不读书!”一位同学提醒大家。

——《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6日)(欲知全文,请扫二维码

这篇稿件中,记者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总理的足迹,记录下总理到清华大学看望学生、与学生亲切交流的全过程,“平民总理”的形象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