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辈艺人相传,在太平天国以前,徽班也早已流传到宁波一带,与昆曲争夺观众,成为“甬昆”的竞争对手。徽班的剧目很多,大多是历史剧,剧情热闹,文武戏俱备,唱词、道白又比“甬昆”通俗,易为观众接受。因此,戏班业务蒸蒸日上。“甬昆”艺人受到启发,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满足观众新的欣赏需求,也努力编写和排演不少新戏,与徽班相抗衡,以期占领舞台、争取观众。
所谓新戏,就是按照历史小说的故事情节,吸收徽剧、京剧等兄弟剧种的脚本和表演程式,加以改造而成。但它还以昆曲为主,并掺和吹腔、弦索调的曲牌,配合大锣大鼓,演出场面更为热闹。特别是武戏增多了,颇受观众欢迎。最早的“甬昆”新戏有《狮大岭》《龙门阵》《玉麒麟》《造白袍》《七侠五义》《梁武帝》《风波亭》《弥勒戏》等。其中 《狮大岭》《龙门阵》 《玉麒麟》三出戏文长演不衰,一直流传到“甬昆”衰落时期,仍为观众所爱。因为这些戏文在太平天国以前就已编排演出,经过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给宁波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当地人又誉称它们为“新老戏”。
“甬昆”大量编排新戏,与本身的艺术风格也有不和谐之处,这就使它逐渐走向艺术下坡。
辛亥革命后,上海的剧坛盛行机关布景,卖座率随之大增。因受到票房价值的影响,“甬昆”各班也先后竞相效法,绘制景片,添置幕布,开创了“甬昆”采用布景演出的新局面。不过“甬昆”的布景极为简陋,只是公堂、客厅、卧房、旷野、山岭、溪河之类的景片。演出中最常用的是公堂问案、大厅会客、洞房成亲等几幅。这几幅布景到处可用,又花费不多,也就乐于搬用。(www.xing528.com)
“机关布景”这个新鲜事,一开始确能引起许多观众的好奇心和欣赏兴趣。例如,在《观音得道》中“桃花桂花一齐开”一幕,在树上扎好花朵,点缀其间,再配上干电灯,由两个小角色躲在树身背后,掌握开关。用时只把开关一揿,满台霎时大放异彩,炫人眼目。这时宁波市面上还没有干电,演戏首用干电,观众自然会感到又新又奇。
由于“甬昆”发展到后来,以演武打戏为主,唱昆腔为次,不顾剧情需要,只图场面热闹,结果使原来的昆曲唱功愈见削弱,与优秀传统表演艺术的距离越拉越远,因此起了质的变化,几乎成为“四不象”了。如《溪皇庄》《蜡庙》等新戏中,就没有一句昆腔,只不过唱几段吹腔而已。有的新戏又编排得酷似京剧,一本一本连续地演下去,完全违背了昆曲本身的艺术风格,不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及审美趣味,“甬昆”这时也就名存实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