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气性质:氮含量大于氧,对蜡烛燃烧与呼吸有影响

空气性质:氮含量大于氧,对蜡烛燃烧与呼吸有影响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氮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要比氧大得多,而且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物质,这一点,待会儿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就可以明白了。说实在的,要想使蜡烛正常燃烧,要想使空气的组成适合我们肺部健康而安全地进行呼吸,硬是需要这么多氮来削弱氧的活力。我们再来研究空气的组成。为了证实打进去的空气确实已经全部放出,我们再把铜瓶放到天平上,如果它的质量和先前一样,实验的准确性就可以肯定无疑了。

空气性质:氮含量大于氧,对蜡烛燃烧与呼吸有影响

因此,事情很明显,应用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把空气的成分,分离成两种东西:一种,是能够帮助蜡烛、磷及其他一切物质进行燃烧的氧;另一种就是前面所讲的没有助燃性能的顽固气体,叫作氮。氮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要比氧大得多,而且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物质,这一点,待会儿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就可以明白了。不过,尽管它明明是种极为宝贵的气体,但大家也许觉得并不怎么好玩儿,因为灿烂美丽的火光,在它身上是看不到的。假如用支蜡烛,像试验氢和氧那样去试它,它既不像氢,本身可以着火,也不跟氧相同,能帮助蜡烛燃烧。随你怎么去试,它老先生总是那副老样子,自己不肯着火,也不愿帮人家燃烧,而且还要把烧着的东西弄熄了。在普通情况下,你就找不出一种能在它的势力范围内进行燃烧的物质。它无色无臭,不溶于水,既非酸类,也不属于碱类,对人体各种器官几乎根本不发生作用,你压根儿就感觉不出它的存在。

好,我这么一讲,大家可能有意见了:“这东西有啥了不起,从化学观点来看,根本不值一提。它在空气里干些什么呀?”别忙!这问题需要仔细地加以考虑,也只有通过精密的科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先这样设想一下:假如空气中不含氮,完全由氧组成,我们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大家知道得很清楚,铁在氧气中不着火则已,一烧起来就非得全部化为灰烬不可。当你看到铁炉里烈火熊熊的时候,你不妨想想看,要是所有的空气全是氧,铁炉会发生什么情况。它会比煤炭烧得还要带劲儿,还要猛烈!因为这时候,炉子本身的铁炉条比炉子里的煤炭更容易燃烧。如果空气完全由氧组成,那么,要火车头冒烟就等于在燃料库里放火。但事实并不如此,炉条并未烧起来,火车头也没酿成大火灾,这都是氮的功劳:制止了它们的燃烧,促使它们老老实实地为我们服务,并且把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那种黑烟,驱散入广大的空间,运送到迫切需要的地方,以维持植物生活,为人类的利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单从表面观察问题,这些奇妙的作用是看不出来的。因此也难怪有人要说“这东西根本不值一提”了。在一般情况下,氮是一种极不活跃的元素,不施以强大的电力,你就没法使它发生作用,使它跟空气的另一元素或其周围的物质直接地进行化合。即使施了强大的电力,它也只肯很有限地和人家化合一点点。所以我们说,氮是一种极其稳定、极其安全的物质。

在说明氮的这种特性之前,我想把空气的情况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下表是空气成分的百分比

表中的数字,是空气成分的真实分析。[2]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5立方分米的空气中,只含l立方分米氧,其余4立方分米全是氮。说实在的,要想使蜡烛正常燃烧,要想使空气的组成适合我们肺部健康而安全地进行呼吸,硬是需要这么多氮来削弱氧的活力。因为,正确调节氧的作用,对人们的呼吸,对蜡烛的正常燃烧,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再来研究空气的组成。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它的组成部分的质量。我们知道,1立方分米氮约有1.17克,以1立方米计算约为1.17千克。氧比较重一些,1立方分米氧约为1.33克,以1立方米计算约为1.33千克。l立方分米空气约为1.25克。1立方米则有1.25千克。[3]

“气体质量是怎么称的呢?”这个问题,大家已经向我提过好多次了,提得很好,我非常高兴,现在我就当面称给大家看。其实,方法很简单,做起来也挺便当。喏,这是一架天平,这是一只铜瓶,铜瓶由旋床精工制成,分量很轻,但相当结实。瓶口有活栓可以开关,活栓关紧以后,铜瓶就完全密封起来了。这会儿活栓是开着的,所以铜瓶里满满地装着一瓶空气。我把它放在这架精密天平的秤盘里,并在另一只秤盘内放置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取下铜瓶,用打气筒往里打气,(图㊹)打完了气,关上活栓,再把它放回秤盘内。瞧,秤盘下降,铜瓶显然比先前重了。怎么会重的?因为我们又往瓶里打进了好些空气,虽然铜瓶中空气体积并未扩大,但由于空气增多了,所以质量也有所增加。

图㊹

为了让大家了解铜瓶里到底增加了多少空气,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这是一只满装着水的玻璃瓶,我要把铜瓶里的空气放进这只玻璃瓶里,使铜瓶恢复原有的状态。要达到这个目的,我只消把两只瓶子口对口地紧密连接起来(图㊺),然后拧开活栓。你们看,刚才用打气筒打进铜瓶里的那些空气,全跑到玻璃瓶里去了,而玻璃瓶内的一部分水就被这些空气挤了出来。为了证实打进去的空气确实已经全部放出,我们再把铜瓶放到天平上,如果它的质量和先前一样,实验的准确性就可以肯定无疑了。请看,天平平衡如故,铜瓶的质量跟原来一模一样。事情很清楚,应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求出铜瓶中额外打入的空气质量,而大家知道的每立方米空气重1.25千克,也是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

图㊺

不过,这个小小的实验,并不足以恰如其分地说明事情的真相。如果跳出小框框,大规模进行试验,你们就会明白空气的重力有多么惊人了。大家琢磨琢磨看,1立方米空气重1.25千克,那么,摆在上面那只特制的箱子里的空气有多重呢?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箱子里的空气足足有500克重。这间大厅里的空气,我约莫算了算,总重在1吨以上。这个数字,恐怕是大家料想不到的吧!空气的重力,随着体积的扩大,增长得如此迅速,而空气的存在,其中的氧和氮的存在,对我们说来又是如此重要:它来来往往,四处奔忙,为我们担负着运输的任务,并且把乌烟瘴气押送到一定地方,不许它们为非作歹,只准它们老老实实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于空气的重力问题,我就举这样几个小例子加以说明,现在我想谈谈它对事物所起的影响。这一点,大家应该有所认识,否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好些现象,便很难理解了。有个实验不知道大家以前见过没有,还记得不?这儿有一种抽气机,模样儿很像刚才用来往铜瓶里打气的打气筒。另外,再拿个圆筒和抽气机连接起来,圆筒口可以用手掌严密地蒙住,一点不漏气。请大家注意,在空气当中,我的手可以自由自在地动来动去,一点不费劲儿,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东西,即使动得再快,也感觉不到任何阻力。可是,我把手盖在圆筒口上,再用抽气机把圆筒里的空气抽掉,你们看,我的手竟像绑在那儿似的,没法动弹了(图㊻)。要是我使劲儿往上提,结果就更精彩,不仅手掌无法和它脱离关系,反而连圆筒带抽气机,全叫我一股脑儿提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手上的空气分量太重了。

图㊻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想再给大家做个实验,取玻璃杯一只,在杯口上蒙张薄皮把杯子密封起来,当我用抽气机抽掉玻璃杯内的空气时,我们将看到另外一种情况。瞧,杯口上的薄皮现在是一溜平的,可是,我只要把抽气机略微抽动抽动,薄皮就凹了下去,跟着凹得更加厉害,再往后越陷越深,终于啪的一声被空气的压力压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空气的重力压在薄皮上,薄皮承担不了,所以只好破裂开来。其实,空气中一个个的粒子,你压我我压他的那种叠罗汉的情形,跟摆在这儿的5个立方体是不相上下的。大家一看就知道,上面这4个立方体,全靠底下的那个支持着,如果把它一抽掉,上面4个都要往下落(图㊼)。空气也是如此,下层支持着上层,当下层空气被抽去的时候,便发生了用手盖住圆筒和薄皮蒙杯口等诸如此类的现象。(www.xing528.com)

图㊼

讲到这里,我想再穿插个小实验,好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些。我在这只玻璃瓶口上蒙了块薄橡皮,请它把瓶内和瓶外的空气隔离开来,然后用抽气机抽掉瓶内的空气。当我抽气的时候,你们只要注意瓶口上的薄橡皮,就能明显地看出空气的压力作用。瞧,薄橡皮越凹越深,深得连我的手都放得进去!这种现象,也完全是上层空气的强大压力造成的,我们穿插的这个小实验,多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结束今天的报告之前,我还可以让大家看样东西。这是一种测量空气压力的小仪器,是两个黄铜制成的中空半圆球。这两个半圆球能够紧密地合在一起,其中一个还附有一根小管子和一个旋塞,通过这根小管子,可以把球内空气全部抽掉。当小仪器里有空气存在的时候,两个半圆球一拿就分了家,真是轻而易举,便当得很;可是,等到我把球内的空气抽掉以后,即使你们选两个力气最大的人上来,也休想把它们分开。当球内空气抽尽了的时候,圆球每1平方厘米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压力,大约有10牛顿之多。谁要是不相信,待会儿可以跑上来亲自试试,看你有没有力量征服空气的这种压力。

这里还有件挺有趣的小玩意儿,是孩子们耍的吸皮[4],作为一个少年科学爱好者,我们完全有权利用玩具进行游戏,并且把它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我们的兴趣,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科学原理。现在,我把这个橡皮制成的吸皮,轻轻地往桌上一按,瞧,它马上吸住了。我可以叫它在桌面上滑来滑去到处跑,可就是没法把它拉起来,一拉,好像整个桌子都要被它带起来似的,只有在滑到桌边的时候我才能把它揭下来。这玩意儿怎么会吸住桌面的呢?说起来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吸皮上面的空气压力把它给压住了。如果把两个吸皮压在一起,你看它们吸得多牢靠。其实,我们可以叫吸皮吸在窗户上、墙壁上,用来挂点什么东西,派派用场,就是过上一整夜也不会掉下来(图㊽)。

图㊽

关于说明空气压力的具体例子,已经举得不算少了,可是我想,我还应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以便大家看了之后,回到家里也能照样试上一番,亲自体验一下空气压力的作用。请注意,在这儿放着的是一杯水,如果我要求大家,把这只杯子翻个身,倒拿着,不让杯里的水往外流,也不准用手去托,只许利用空气压力顶住它,你们办得到不?要是办不到,我就做给大家看。取酒杯一只,装满水,或者装半杯也成,另取平整卡片一张,把杯口盖起来,再叫酒杯翻个身。瞧,杯里的水和杯口上的卡片怎么样了:因为纸的毛细管作用把杯口团团封住了,所以杯里的水流不出来,杯外的空气也跑不进去。

通过这些实验,大家可以正确地认识到,所谓空气,其实并不“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当我讲到那只箱子里的空气有500克重,这间大厅里的空气总重在1吨以上的时候,实际上大家已经开始明白,空气这东西不但不空,而且扎实得很哩。现在我再来做个实验,让你们更清楚地看看空气的这股子扎实劲儿。我要做的是纸炮实验,手续很简便,可是挺有意思。如图㊾所示,拿根随便什么样的管子当炮筒,再切块马铃薯苹果什么的做炮弹,紧紧地把炮筒的一头塞住。然后再用颗炮弹打另一头塞进去,这么一来,炮筒里的空气就完全听我们使唤了。大家看,不管我怎么用力,也不能把后来塞进去的这颗炮弹推到第一颗跟前去。我可以向里推一段距离,但假如我一个劲儿地推下去,那么,当两颗炮弹还相隔老远的时候,炮筒里的空气就以一种如同火药爆炸的冲力,把前面的那颗炮弹撞射出去了。

图㊾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实验,心里非常高兴,我觉得可以照样搬到这儿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个实验说明,正确地利用空气,我们可以依靠肺部的呼吸,把一只杯子里的鸡蛋吹到另一只杯子里去。不过现在,我做归做,却不敢保证成功,因为这玩意儿全靠气足,靠嘴巴吹,可我一直在这儿讲个不停,用气过多,很可能吹不动了。

还好,总算被我试验成功了。你们看,我吹出去的空气,跑到鸡蛋与杯子之间,形成了一阵疾风,由下而上地把鸡蛋掀了起来。如果你们也想亲自试试,我建议最好还是先把鸡蛋煮熟了,然后再去吹,这样安全些,免得一个不小心,蛋黄蛋白流得到处都是,不好收拾。

在空气重力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可是另外有一点,我还要在这儿提一提。大家看得很清楚,刚才我做纸炮实验的时候,我可以把第二颗马铃薯炮弹往炮筒里塞进1厘米或1.5厘米,头一颗炮弹才被撞射出去。这完全是由于空气的弹性关系,先前所以能用打气筒把空气打进铜瓶里,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说到空气的弹性,也是非常奇妙的,我想好好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取一只薄膜袋,这种薄膜袋既不漏气,又富有韧性,经得起揉搓和膨胀的考验。我在这只薄膜袋里装了一些空气,罩入密封的玻璃盅内。要是再用抽气机将玻璃盅里的空气抽掉,也就是把压在薄膜袋身上的压力取消,它就会逐渐“弹”起,膨胀扩大,把整个玻璃盅撑得满满的。但是,假如我重新把空气打进玻璃盅里,薄膜袋又会缩小,空气打得越多,压力越大,它就缩得越小。这说明空气具有非常良好的弹性,既可尽量压缩,又能大肆膨胀,这种能够伸屈的特性,对于它在大自然中所起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