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制作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其性能的好坏已经不能简单地以频率来判断,还需要综合缓存、总线、接口、指令集和制造工艺等指标参数。
主频:主频即CPU内部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单位一般是GHz。同类CPU的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但是由于不同种类的CPU内部结构不同,往往不能直接通过主频来比较速度快慢,而且CPU的实际表现性能还与外频、缓存大小等有关。带有特殊指令的CPU则相对依赖软件的优化。
外频:外频指的是CPU的外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目前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即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倍频:倍频为CPU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即:CPU主频=外频×倍频数。
接口类型:随着CPU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CPU的架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CPU针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目前Intel四核CPU多采用LGA 775接口或LGA 1366接口;AMD四核CPU多采用Socket AM2+接口或Socket AM3接口。(www.xing528.com)
总线频率:前端总线(FSB)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前端总线频率(即总线频率)影响CPU与内存的直接数据交换速度,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例如,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 MHz,那么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 GB/s。
缓存: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其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缓存分为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和三级缓存(L3 CACHE)。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一般用来衡量组成芯片电子线路或元件的细致程度,通常以微米(μm)和纳米(nm)为单位。制造工艺越精细,CPU线路和元件就越小,在相同尺寸芯片上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元器件。这也是CPU内部器件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增强而体积变化却不大的重要原因。
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是指CPU正常工作时需要的电压。低电压能够解决CPU耗电过多和发热量过大的问题,让CPU更加稳定地运行,同时也能延长CPU的使用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