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男孩的举手困惑老师,为什么?

小男孩的举手困惑老师,为什么?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很奇怪,把他叫到偏僻处,问:“你为什么总是举手,却不回答问题呢?”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说:“举手只是想要面子,想得到你的好感。原以为你不会一次次地喊我。”这以后,男孩每逢提问,照旧举手。

小男孩的举手困惑老师,为什么?

一个男孩子,很调皮,成绩也不好,但是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同学们都想得到这位新老师的喜爱和欣赏,所以,他的课,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他的问题。

这个小男孩也不例外,只要老师一提问,他就把手举得很高。好几次,老师叫起他,可是,每次他都只能木木地站着。老师很奇怪,把他叫到偏僻处,问:“你为什么总是举手,却不回答问题呢?”

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说: “举手只是想要面子,想得到你的好感。原以为你不会一次次地喊我。”

老师想想说: “我们定个协议吧。以后,你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举左手,遇到能回答的问题,举右手。看到你举右手,我就叫你。”男孩开心地笑了。

这以后,男孩每逢提问,照旧举手。老师有时有意把问题提得很简单。他举右手,老师叫起他。他兴奋地回答出来。慢慢的,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也更加喜欢学习,从此再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问题学生了。

一位教育家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说得多好啊!

【案例点评】(www.xing528.com)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是一个编造的案例,但流传甚广。

学生的自尊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来自成就感,是通过挑战并克服困难而获得的。

案例中的孩子,只是想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但又不是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而老师的回应,是继续让他在同学面前保持能够回答问题的假象,让他以不被戳穿的方式维持一定的自尊,甚至为他而有意将难度大大降低,但是,却看不到对孩子切实的学业上的帮助。

实际上,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形中,教师才可以做这样的让步,并且这样的让步永远是暂时的,只是一种过渡或手段,最终,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导到通过努力学习获取自尊的道路上来。

这类心灵鸡汤式的故事无涉专业发展,将原本复杂的教育简单化,仿佛只要教师灵机一动,或具有爱心,就可以轻松地转化学生,这迎合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心理需要,是要警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