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短视频新闻席卷互联网!媒体融合引领创新采写

短视频新闻席卷互联网!媒体融合引领创新采写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信息产品,迅速蹿红互联网信息空间:从平台上看,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平台纷纷发展视频技术,快手、抖音、西瓜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更加急速地激发了互联网用户们自制短视频的兴趣。之后,报纸、电视、广播、官方网站等各类专业媒体积极改革,纷纷建立“融媒体中心”,而短视频新闻则成为这些“融媒体中心”的主要创作内容。

短视频新闻席卷互联网!媒体融合引领创新采写

(一)短视频的兴起背景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信息对于受众而言,从匮乏走向过于饱和,用户对信息的感官敏感与心理期待程度都在不断地提升,越是方便用户消费、迎合核心用户心理的信息产品越是受到欢迎。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信息产品,迅速蹿红互联网信息空间:从平台上看,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平台纷纷发展视频技术,快手、抖音、西瓜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更加急速地激发了互联网用户们自制短视频的兴趣。从用户规模来看,2016年首次破亿,2017年达到2.42亿,而投资笔数也从2016年的35笔增长到2017年的46笔[2]

分析短视频兴起的背景,发现其传播特点刚好契合了最新的信息传播趋势,它的出现是信息传播“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者结合的产物。

1. 视频产品的移动化传播

当前的“短视频”与几年前的“微电影”最大的认知上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产物。虽然可以在PC端上观看,但是追溯其产生背景之一,正是视频的移动化传播转向。智能手机的全面发展以及4G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信息的移动接受,而随着移动网络消费资费的降低,这种更为快捷、方便的接受方式迅速席卷了视频市场。截至2016年12月,国内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已达5亿,移动视频使用率达71.9%,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时长超过PC端的两倍。[3]

2. 移动收视推进微短视频发展

视频传播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内容形式的变化,移动化的视频需要改变自己的表现样式,以适配移动端观看的途径,这是一个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首先,短视频符合人们移动接收信息的习惯,移动状态下的观看是非深入的、“吸睛”的,视频本身就比文字更加符合这样的标准,而短视频则因为短小更适应人们的“浅接受”习惯。另一方面,短视频方便当代人们高效接收信息的趋势,几十秒到几分钟的视频内容填补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契合了用户单位时间获取内容信息密度更高的诉求。

3. 社交功能推动短视频全民普及

短视频火爆的直接原因是它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短视频制作软件技术的开发、制作成本的低廉与制作手法的平民化,都极大地刺激了自媒体用户在这个领域的创作与传播意识,从静态的文字、图片分享逐渐转向动态的视频传播。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及具备社交功能的新型短视频平台为短视频的社交化传播提供了即时的依托,使短视频的传播价值迅速提升,从社交的精神满足达到精神与物质营利的双重满足。由此,引来更多的资本投入,火爆市场。

4. 移动短视频应用软件的开发是直接导火线(www.xing528.com)

追溯国内外的短视频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软件技术的支持是全民创作传播自媒体内容的首要前提。2011年4月,美国一个名叫Viddy的移动端短视频应用软件的开发,促使用户开始创作30秒的短视频,并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转发。2013年8月,“一下”科技公司正式推出移动短视频应用产品“秒拍”,并借助合作方新浪微博的独家支持,迅速将用户量级推至千万级,迎来国内短视频领域的第一次大爆发;之后微信平台的“微视”以及“美拍”等应用软件相继出现,后又有如快手、抖音等移动应用的火热传播,自媒体短视频的阵地广泛兴起,为短视频大众化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短视频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根据美国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的“媒介进化理论”,新兴媒体通常会经过“游戏—— 镜子(工具)—— 艺术”的发展阶段,短视频的发展也正是如此。在经过了初始时期的自发而又疯狂的游戏和玩乐之后,短视频的创作进入较为专业的发展阶段,其反映社会事实的“镜子功能”逐渐凸显,而新闻类的短视频正是反映社会真实现象与问题的镜子。

短视频在中国的真正繁荣始于2016年,当年移动视频用户达到了73.9%的增长率;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短视频月活用户量从1.5亿一路增至2018年上半年的4.5亿,短视频行业进入突飞猛进的时期。众多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涌入,众多独具特色的移动应用出现,使得短视频市场开始向精细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简单搞笑、内容粗浅的短视频之后,发现内容专业化、精细化才是其长期良性发展的出路。因此,长线的短视频创作者开始走精细划分、垂直路线,如经济类、生活类、美食类、教育类等,每一个门类中人人参与,逐渐淘汰并产生经典产品团队。而新闻类的短视频也在这个趋势之下迅速成长起来。

国外短视频新闻产品的出现比国内要早,多数都由曾经的专业媒体或媒体人创办。主要代表有2008年由AOL(美国在线)新闻频道总监吉姆·斯潘塞(Jim Spencer)创立的移动新闻视频APP—— Newsy;2012年,由《赫芬顿邮报》的联合创始人肯· 莱勒(Ken Lerer)与前任执行官埃里克·海皮奥(Eric Hippeau)联手推出移动短视频应用“新闻随时看”(Now This News);媒体机构产品,如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推出的卡片式视频新闻应用AJ+,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分钟新闻”(One Minute News)以及在苹果软件Instagram上推出的Instafax短视频新闻,CNN与Twitter合作的15秒短新闻视频资讯服务“Your 15 Second Morning”,《纽约时报》推出的“Times Minute”,等等。

目前国内一些较为知名的新闻资讯的短视频平台(或短视频新闻产品)集中出现在2016年,并从一开始就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有依托传统新闻媒体的母媒体创立的短视频产品,如《新京报》的“我们视频”、澎拜新闻的“澎湃视频”、《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也有相对独立的咨询类短视频产品,如“界面”的“箭厂”、前澎湃新闻CEO邱兵创建的“梨视频”等。之后,报纸、电视、广播、官方网站等各类专业媒体积极改革,纷纷建立“融媒体中心”,而短视频新闻则成为这些“融媒体中心”的主要创作内容。

众多专业媒体的参与促使短视频新闻作品不断增加,并且大量占据除本媒体之外的社交平台、资讯平台。一时间,“短视频+新闻资讯”成为短视频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风口,“央视新闻”“新华社视频”“人民日报微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等长期处于各大平台的关注与播放前列。

短视频植入新闻内容,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延伸了新闻的表现价值,用事实证明了融媒体时代新闻领域的拓展与跨越。同时,短视频新闻为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分享传播注入了创新的血液和权威的基因,短视频的整体局面在新闻专业的加持之下,以全新的姿态赢得了市场竞争,树立了平台的良性品牌形象,唤醒了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其承载的社会价值不可小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