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据可视化方式: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

数据可视化方式: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数据地图类图示的应用非常广泛,大量的数据可视化都采用了数据地图的模式,大到全球地图,小到学校地图,用以显示空气污染区域、政治投票区域、经济增长情况、财富分布等,多有与地理相关的变量图示。人民网发布的一则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的新闻,用词云图形象地展示了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该数据新闻呈现了八幅词云图,其中的第一幅为《报告全文高频词分析》,用中国共产党党徽作为图形轮

数据可视化方式: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

不同的图像表现出不同的新闻事实,图表和图形的产生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密集的数据表格,图形让抽象的数据有了合适的“住宅”,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读懂数据。

很久以前,人们就尝试着用图形的方式展示数据,1854年英国内科医生约翰·斯诺(John Snow)博士的《伦敦霍乱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时正值英国伦敦霍乱病流行,斯诺在绘有霍乱流行地区所有道路、房屋、饮用水机井等内容的城区地图上,标出了每个霍乱病死者的住家位置,得到了霍乱病死者居住位置分布图,发现了霍乱病源之所在是布劳德大街(现布劳维克大街)的公用抽水机,从而揭示了事实背后的根源。

虽然几百年来,表现数据的图示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在数据科学领域基于图标的可视化技术发展迅速,并有效运用到新闻领域。梳理国内外的数据新闻,可以发现,数据新闻主要的表现形式正是一些经典的图形图示:几何图形图示、数据地图、时间线图形、泡泡图形、词云图等。

(一)几何图形图示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叶,苏格兰人威廉·普雷菲尔(William Playfair)在自己出版的书中使用了条形图、饼状图,用一种全新的直观的方法显示苏格兰进口和出口数量。这些几何图形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扇形图、环形图、曲线图等,至今都是常用的图示。几何图形是数据新闻可视化图示中最简单基础的应用,很多软件都可以支持生成;但由于其单一性,在呈现这类图示时应适当增加颜色、符号、背景等审美修饰,使其更有呈现的艺术美感。比如一个关于某年我国高考考生人数调查的数据新闻图示,虽然常以几何柱状图形为主体表现方式,但也可以加上圆圈、刻度线等其他图形,以及时间变量、绝对数量、同比增长量等多重数据元素,使图示表现力更为丰富。同样一个饼状图或扇形图的数据可视图,也可以在简单几何图示基础上突出颜色变化、数字注解,制作时间动轴,还可加注多层次的比较变量,让简单的几何图示更具可视感,所含信息更多。

(二)数据地图

“数据地图”英文名称为Data Map。继斯诺的《伦敦霍乱图》之后,法国律师、统计学家安德·麦克·古瑞在1829年创建了第一个定量专题地图,通过选取法国各个区域数据并且打上阴影来表示犯罪水平。数据地图是以地图为基础图示背景,再结合颜色变化、符号变化、点/圈/线/框等几何图形共同组成的图形。当前,数据地图类图示的应用非常广泛,大量的数据可视化都采用了数据地图的模式,大到全球地图,小到学校地图,用以显示空气污染区域、政治投票区域、经济增长情况、财富分布等,多有与地理相关的变量图示。比如制作一则关于某一时间内我国房市价格变化的数据新闻,就可以采用中国地图作为基础背景图示,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亮度的图标表示房价变化的不同情况(如上涨、持平、下降等)或不同数值,嵌入不同地域板块内,形成一目了然的呈现效果;还可以在地图上做一些超链接设置,显示一定的城市名称与具体的新旧房价数值。受众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区域的城市的房价的变化,更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而产生互动效果。

(三)时间线图形(www.xing528.com)

时间线图,以时间为线索,传递新闻中其他的信息数据,多采用轴线式、弧线式、纵线式、曲线式、箭头式等不同线性图示,可以辅以圈、点、框等几何符号,使人一目了然,既达到“一图胜过千言”的效果,又符合视觉传播时代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制作时间轴线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表示时间,可以表现世纪、年、月、日,甚至包括时、分、秒;二是表现年龄,将庞大的数据以年龄为依据进行整编与呈现。在时间线上还会以时间或年龄为发展阶段附着多项变量,揭示变化过程,使新闻叙事一目了然。通常情况下,涉及时间跨度较大、包含信息较多的新闻使用时间线的报道形式,会塑造简单生动的形象,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与影响力。如BBC在2011年制作的获奖数据新闻《70亿人口的世界:你是第几个出生的人?》其中的时间线图示页面,呈现了从1500年到2011年的世界人口数据增长情况,并预计了2050年的人口数量,是典型的轴线式时间线图示;同时这一作品设置了由其他文字、图片、视频报道形成的内部链接,以及极有创意的互动环节,即输入自己的出生日期就会显示你是全球第几个出生的人,同时可分享到社交平台。

(四)气泡图

气泡图(Bubble Chart/Bubble Plot),是用泡泡大小代表数量大小,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种类,用连接、排列等表示特定关系的可视化信息图;气泡图的使用原理与制作呈现方式和散点图(Scatter Plot)相同,只是呈现为圆圈较小的点状。气泡图通常是以XY轴线图为绘图基础,每个气泡代表一个数据对象,其所在轴线的位置分别显示其在X轴和Y轴上的数量,同时气泡的大小又代表第三个数值变量,因此,气泡图通常由三组数值组成。比如由瑞典数据可视化软件组织Gapminder制作发布的一则《2015年世界各国健康与收入现状》的数据新闻图示,图示中用X轴表示收入多少,Y轴表示健康指数,每个气泡则代表不同的国家;根据每个国家具体情况,两组数值大小置于数轴中的不同位置,而气泡的大小表示该国人数的多少,形成第三组数值;同时用红、黄、蓝、绿四色表示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北/南)美洲,使不同洲的国家气泡在图示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减少同色气泡太多带来的视觉混乱。

(五)词云图

词云图(Word Cloud)也叫文字云,是对文字文本类数据信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予以可视化的展现。在处理文字文本的数据时,由于该类数据信息的数量大且杂,而可视化图示的空间有限,不可能呈现全部文字,因此词云图会过滤掉大量的低频低质的文字文本信息,主要呈现几十个(一般控制在一百个之内)词条。词云图的基本图形轮廓一般为“云朵状”或常用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也可以创意性地设计应合内容的图形轮廓,在图形上关键词的大小清楚地展示该词出现的频率,受众只需快速扫视文本就可领略该图示的信息主旨。人民网发布的一则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的新闻,用词云图形象地展示了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该数据新闻呈现了八幅词云图,其中的第一幅为《报告全文高频词分析》,用中国共产党党徽作为图形轮廓,显示了3万多字的报告中“发展”“人民”“中国”出现频率最高;其余七幅分别是对和六个高频词有关的词云的二级搜索分析以及对报告中高频动词的词云分析;每一个词云图的背景都与其主题紧密相关,如与“人民”有关的词云图轮廓图形设计为房屋,与“关系”有关的词云图轮廓图形被设计为心形,显示出数据信息与艺术内涵的结合。

(六)其他

数据的可视化呈现类型不是以上图示类型的单独表达,而往往会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两两之间、三者之间都可以相应组合,如气泡图+时间线图、几何图+词云图、数据地图+几何图+气泡图等。同时,数据的可视化方式不断发展,又新近产生了关系图、热力图、标靶图、树形图、动态数据图等,其艺术创意的元素也在不断加强。在数据新闻的发展中任何一则报道都不是某种图示类型独自展现的结果,一则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会将越来越可视化、创意化、内涵化的数据图示与文字报道、音视报道、超链接、互动设置进行结合,产生一个融媒体新闻作品系统,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可以通过多维角度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