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融合创新采访与写作:具体步骤探讨

媒介融合创新采访与写作:具体步骤探讨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甚至在对邓小平进行采访之前,法拉奇就已经同世界上数十家大报签订了合同,准备连载她与邓小平的谈话记录。法拉奇在提问中涉及的多方面的深入的问题,也得到了邓小平的精彩回应,两人的访谈案例成为世界采访史上的经典。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法拉奇下的功夫很深,她采访前阅读了大量被采访者的资料,所以才获得了采访的成功。这些工作如同采访者必做的功课,是采访前充分准备的重要环节。

媒介融合创新采访与写作:具体步骤探讨

每一次的采访都要所准备,有的采访事关重要,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有的采访时效性强,只能展开短效的临时准备。这是对采访流程的一种微观策划,即采访的计划,具体而言,它包括八个步骤:

·Step1:确定采访目的;

·Step2:掌握信息背景;

·Step3:选择并熟悉采访对象;

·Step4:适时做好预约,并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

·Step5:争取采访机会,选择采访场合;

·Step6:做好采访计划;

·Step7:做好采访的相关物资准备;

·Step8:做好心理准备并注意细节。

(一)明确采访的目标

拿到采访任务时,对于此次采访,先要明确所在媒体的要求是什么,你的目标受众想要知道些什么,由此决定你自己的采访核心是什么。比如明天晚上,一场明星演唱会将在你所在的城市上演,你需要通过采访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公演之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读者即将发生的信息。至于演唱会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参与人物、赞助机构,甚至曲目内容等资料信息,或许之前就会从官方途径获取;但同时,这也是所有的采访者都可以采访到并加以传播的信息。因此,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给你的受众特别的信息,使之可以成为你新的采访核心。那会是什么呢?那也许就是寻找更有趣的东西,从演唱的舞蹈、服装、形象设计,到舞台的设计、节目安排策划,主办方的有趣的细节等,同时从参与者来讲,歌迷也好、观众也好,哪怕是参与服务的保安、服务员,都可能是你寻找有趣现象的对象。

采访目标往往也表现为整个采访想要获得的核心信息点。在提炼这些核心信息点时,我们先问一下自己的目标受众需要知道什么。比如一次火灾发生,受众最想知道的是“火灾的影响程度(即伤亡情况)”和“为什么会发生火灾”;一次重要的全校大会召开,学校里的受众最想知道的是“这次会议哪些议题会改变老师或学生的学习、工作现状”;一场比赛之后,人们往往最想知道“谁获得了冠军”以及“他(她)夺冠的原因是什么”……而这些就可以成为记者采访前应该梳理出的采访关键核心点,即采访目标。

另一方面,采访的目标也要受到所在媒体的立场、所做的报道的条件的限制或影响。同样面对事故的发生,要求做深度报道的栏目或媒体机构,就不只是关心事故伤亡人数,而要去追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或隐患;同样是一所学校的会议采访,深度的采访目标需要从学校存在的问题到会议措施是否能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确定;而比赛的采访,冠军依然是价值点,但冠军人生中的具体故事和感人细节则更需要被列为核心信息点。

总的来看,我们要求采访者明确采访目的,简单地讲就是,在出发之前,多问一句为什么,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4点:

(1)了解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2)发现和揭露事件为什么发生。

(3)该领域权威是如何评价此事的(记者在报道时不要轻易就事件发表个人性评论)。

(4)让受众被真人真事的细节打动。

(二)掌握信息背景

搜集新闻资料、充实背景知识是关键,也是媒介融合下的采访能力的一个重点体现,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掌握背景信息,将考验一名记者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在某个演唱会采访之前,记者需要清楚知道这个明星的所有背景、他(她)演唱会风格的背景、你所在的城市举办这种演唱会的背景、市民对这个明星以及演唱会表演的反应背景,甚至包括当天的天气背景、场地背景,等等。采访前的信息背景收集,可以让自己更专业,让自己的采访更有水平。“世界采访之母”意大利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对各大政治领袖进行过许多成功的采访,在她萌发采访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想法之后,就开始收集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资料,对中国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据报道她当时阅读的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多达几个麻袋。甚至在对邓小平进行采访之前,法拉奇就已经同世界上数十家大报签订了合同,准备连载她与邓小平的谈话记录。法拉奇在提问中涉及的多方面的深入的问题,也得到了邓小平的精彩回应,两人的访谈案例成为世界采访史上的经典。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法拉奇下的功夫很深,她采访前阅读了大量被采访者的资料,所以才获得了采访的成功。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查阅文献,二是做好调查访谈。查阅文献,是寻找之前与自己的采访主题或采访对象有关的资料,包括别人做过的报道、图书馆里的文献资料、数据库里的信息资料、互联网上公开发布过的信息,等等。调查访谈则是先初步采访一些熟悉采访主题或采访对象的人,从他们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也包括咨询一些专家,征求他们的建议,使他们提供有价值的见解。这些工作如同采访者必做的功课,是采访前充分准备的重要环节。

(三)确定并熟悉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是我们采访时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首先需要选择和确定你的采访对象。确定采访对象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四点:

·他/她(们)是否有值得采访的价值点。

·他/她(们)是否能够(客观能力)提供我们想要的信息。

·他/她(们)是否具有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代表性。

·他/她(们)是否愿意(主观意愿)接受我们的采访。

其次,熟悉你的采访对象。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有时还会非常有趣。研究采访对象的性格、兴趣、生平、经历,以及其他种种背景,会让你从一个陌生人慢慢成为他(她)身边的熟人;而且你会因为越来越了解采访对象,变得更加自信,有底气,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这会极大地促进采访的顺利实施。

在不同的采访领域,明确和熟悉采访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手法。

人物性报道,必须像熟悉你的相亲对象一样去熟悉他;对于事件性的报道,预约的采访对象,也需提前了解;突发事件的报道,则需要提前将事件中不同人群分类,通过经验判断其特点,最终确定你的采访对象。

一般情况下,首先找到掌握总体情况的人或当事人;其次是处理该事件的负责人;再者是知情者、目击者或一般的参与者,以及事件的旁观者与听说者。以演唱会采访为例,记者的采访对象绝对不能只局限于开演唱会的明星,应该辐射性地展开采访,如图3-2所示,核心采访对象周围的人物都可能被纳入采访对象之列,而音乐娱乐领域的专家,以及普通社会大众的回应都是不可忽视的。因而对采访对象需做相关的背景了解,尤其是针对核心采访对象。

图3-2 记者准备时需确定的采访对象

(四)适时做好预约并研究访问对象的心理(www.xing528.com)

如果不是突发类的采访或时效性很强的报道,通常情况下,需要与采访对象做好预约,尤其是正式的采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在预约与沟通的过程中,会产生拒绝采访和接受采访两种可能性,这个时候记者不应简单接受对方回应的结果,而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为接下来的具体采访做好准备。

如果采访对象愿意接受记者访问,这是一个顺利的开始,但是为了让你的采访过程更加顺利,有必要分析一下其心理,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阐明自己对问题的立场:在某一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公开表达;或者之前有负面言论影响,想借机会表明立场、消除误会;或者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和感染其他人。

第二,当作新鲜经历,愿意体验尝试:对被采访这一过程感到新奇,对采访的话题或事件也很有兴趣,何乐不为。

第三,获得认可和出名的良机:通过被采访可以得到使自己知名度扩大以及身份提升的机会。

采访者提前了解这些心理,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采访问题或有意迎合其心理,使他们在采访中积极配合并透露更多的信息。

如果采访对象不愿意接受记者访问,也不要轻易放弃采访,更需要分析其心理因素,采取对策,争取能够扭转局面。被访对象拒绝采访的心理大约以下有4种情况:

·性格低调,不想出名:这类人不喜欢张扬,害怕“露脸”,担心接受采访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知怎样接受记者访问:有的人觉得接受采访很难,面对采访记者不知说什么,有人面对摄像镜头还会出现“晕镜头”的现象。

·对采访者及其所在媒体有所质疑:被访对象可能不相信的你的采访动机,或者对你和你的媒体拿捏新闻报道的能力缺少信心,甚至有的人看不起你所在的媒体;或者对媒体有负面印象,厌倦记者采访的技巧,曾经受到过媒体采访带来的伤害。

·避免曝光后的负面影响:受访对象若是负面信息的当事人,一般会逃避媒体,担心负面影响;还有可能是地位较高或公务繁忙的特殊采访对象,他们因为特殊的身份,对媒体采访会非常谨慎,尽量避免采访后的负面影响。

分析受访对象的心理实际是一场“心理战争”的开始,接下来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对应战略”,采取“特殊战术”,变被动为主动。

(五)争取采访机会,选择采访场合

要求采访准备中对采访实施的时间、空间有充分的准备。

(1)要选择、争取最佳的采访时机。即选择新闻价值相对最佳的表现时机。在传统的新闻采访中,记者们往往讲求“第一时间”,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中,第一时间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信息。在选择采访事件方面,应考虑选择访问对象较方便的时机,或者把采访时机的决定权交给采访对象或由双方商量决定,也就是预约式采访;还可以采用体验式采访,介入事件或人物中进行采访;同时,要注意抓住采访机会,保证信息的价值,以及恰当地把握采访时间的长短。

(2)要选择(营造)好访问场合(气氛)。大多数情况下,采访时的空间要素随机性比较大,所以,在很多时候,不一定需要选择采访空间;但记者可以现场利用一些因素营造出一种更能保证信息价值感的氛围或空间。比如选择有助于对象注意力稳定的场合,选择有助于对象自由、轻松谈话的场合,以及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等来确定不同的谈话氛围与空间效果。

(六)做好采访计划

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可以使记者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更趋于一致,这是实现采访目的不可缺少的一步工作。这当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采访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案;二是列出采访问题的提纲、纲目。前者是指采访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后者则是指记者采访时细致、周密的调查纲目,从采访的中心(核心)问题到其下的分支问题,到最后具体每一个问题的设置先后与话语表述(如图3-3所示),具体包括三点:

·确定采访的核心(中心)话题点。

·按照核心话题,分出不同几个方面、几个层次的分支问题。

·每个方面、每个层次又要谈哪些具体问题。

图3-3 采访计划的设置框架图示

相比较而言,采访实施的步骤方案是一种事务运作计划,而采访问题的提纲才是采访计划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确定采访提问的核心与重点,目标明确,使采访记者与被采访者能够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另外,采访的计划会因为采访时间、条件和记者素质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可以是书写成文字的文稿,也可以是存于记者头脑中的腹稿;可以是花较长时间所做的充分计划,也可以是迫于时间、条件限制做出的即兴、临时计划。

(七)做好采访的相关物资准备

采访的准备还包括硬软件及相关设备的物质准备,以及一些技术上的准备。不同的采访任务,不同的媒介技术依托,不同的采访报道类型,需要准备的物质设备不同。比如视屏类的采访报道需要有画面声音的拍摄录音设备,室内室外都要注意机位安排,大型节目的采访中还需要直播车设施等;有的采访需要有出镜直播,但采访的地方遥远路险,不适合出动采访直播车,就要准备便携式的4G移动直播设备,或者手机直播设备;有的新媒体平台在采访时则使用多种新型报道设备。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界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采访“神器”,这些采访设备往往与新兴科技有关,被业界称为“黑科技”采访设备。比如:被称为“钢铁侠”的多信道直播云台,可穿戴操作,集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于一体,现场只需一名记者即可快速实现视频、全景、VR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还有适用于高空远景拍摄的无人机拍摄设备、可以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的应用软件“神器”、将360°全景相机与特殊装戴设备结合的拍摄神器,等等。

传统采访的物质准备环节,要基本做到三点,即细、勤、难。“细”就是准备细致、周密;“勤”是准备时的工作态度;“难”则要求从难度大的工作准备起。而到了融媒体时代,新型科技运用于采访界,新闻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技术和装备,使得记者除了以往的拼体力、拼才华、拼速度,还要有充分且先进的技术储备。

(八)做好心理准备并注意细节

总体来看,采访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资料准备、物质准备,对于采访记者个人而言,思想的准备即心理的准备是关键,也是采访准备中最难的一项。这种准备表现为一种长效的准备,需要记者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与培养。

记者应该保持一种正常的心态展开采访,要明晰与采访对象之间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是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另一方面,为了让采访更加顺利地进行,也可以与其保持一种谦虚庄重的朋友对话关系。不能因为对方是领导而心里紧张;不能因为对方是异性而神情异样;不能因为对方是民工而显出轻视;不能因为对方是犯罪嫌疑人而极端憎恨;不能因为对方是贪官而报以鄙视责怪……任何采访对象在记者面前都是向你提供采访信息的人,即是你的信息提供者,都应该被尊重。

另外,在采访之前还要注意一些良好的细节习惯。比如:遵守与采访对象约好的时间,尊重采访对象事前提出的相关合理要求,做到守时、守诺;从称谓、语气、倾听、习俗等细节之处去准备,以表现出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作为记者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大气得体的妆容,整洁大方的服饰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自己在采访交谈时的良好习惯,不要手势过多,尺度过大,可以穿插合理恰当的形态语言。这些细节看起来似乎无足轻重,但如果不注意则可能会直接导致采访的失败。比如,在突发灾难事件的访现场,着装艳丽、佩戴首饰就是采访者的大忌;而采访烈日下辛苦工作的警察,女记者戴着墨镜、打着太阳伞也会让受访者感到反感;在正式的会议采访现场,记者也需要着装规范、整齐,不能短袖短裤“上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