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数据采访报道的界定
大数据(Big Data),包含“大”与“数据”两层元素。“大”,是体量巨型、数量庞大;“数据”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客观展现的一种信息表现形式,有多种形式,如除了“数字”这一主要的数据形式,还有“符号”“文字”“声音”“图像”等模拟数据,以及计算机程序中0与1组成数据形式。因此,“大数据”即巨型数据信息的集合,这种集合后的数据表现远远超越单一数据的影响力,成为一种极有价值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开启了一个海量数据集成、运用、分享的新时代。大数据得以广泛运用,其采集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同时也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形成大数据采访这种新的信息采访方式。大数据采访就是一种海量数据的采集,这种采集方式突破了常规数据获取的方式,也带给信息传播更客观全面的事实素材与传播效果。
在大数据采访报道之前,新闻采访类型中就有数据采访与收集的类型,在新闻报道中大量引入数据,或者把数据信息作为新闻的主要事实予以报道。而数据采访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精确新闻”和“精确新闻学”,精确新闻学主张采用调查、实验、内容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进行新闻采访,用精确的数据与科学的研究法来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而“大数据采访”与“数据采访”的不同在于,前者所涉及的数据在规模、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后者,是人工所无法采集的,必须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采集。但在实际的表述中,“大数据采访”与“数据采访”两个概念通常是混用的,“数据新闻”一般包括了普通数据与大数据在新闻中的使用。
(二)大数据采访报道实现的前提
大数据采访报道不同于传统的问卷数据、抽样数据、调查数据,它是基于海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也更加追求数据的精准性与权威性。因此实施大数据采访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有重要的前提条件。
1. 数据开放的政策与法规(www.xing528.com)
数据开放的合法化是实施大数据采访的首要前提。我国的数据开放总体来看比国外起步晚,但发展较为迅速。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开始系统地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其中提到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等重要发展政策。这为我国数据新闻、数据传媒、大数据采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促使其快速繁荣发展,使我国数据类信息的采访、报道、传播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2. 数据平台的搭建与发展
大数据的采集,不能仅仅靠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开放公布数据,更需要建立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数据的平台。平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将原有的数据中心、信息库及服务器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建成新型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二是利用新的技术如云计算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第三则是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的数据平台,如社交平台、搜索平台、购物平台、媒体信息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利用丰富的用户资源以及用户行为产生的海量信息而生成的数据平台。
3. 采集技术成熟
在数据政策与数据资源的双重支撑之下,大数据采集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采集技术的成熟。这是数据采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即作为一个新型记者需要掌握相应的大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很多,有方正等老牌软件商的产品,有清博等新兴数据平台,也有百度、淘宝、新浪、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聚合,还有八爪鱼等常用的便捷性采集软件。
关于数据新闻制作的具体方式将在本书的第七章专题讲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