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琴是朝鲜流传下来的古老的民族弦乐器之一。这乐器从新罗以来保持着传统,而要追究其来源,应是从汉代的筝分化出来的。其传于日本是在上古时代,一直使用到平安前期,日本正仓院里保存有古遗物三张(北仓二、南仓一)。
现在朝鲜使用的伽倻琴有新、古二型。古型几乎和正仓院的新罗琴在朝鲜的《乐学轨范》里的记载与图样(图6-5)完全一致。槽是独木刳成的,槽无底板,槽尾有羊角状的流苏钩(林康)。新型如筝,有底板,而羊角状退化,颇失其古形。但是琴的弦数新古型都和正仓院遗存品同样是十二弦,还坚守着古传梳。若说正仓院藏品和古型微有不同之处,就在于羊角状的形相和流苏钩的有无。前者的羊角状左右二端向槽的一面弯,而流苏附在槽的一面;后者则羊角状两尖端往上翘起,槽上没有流苏。除了这一点细微差异之外,已隔千年的古遗物和今日的古型可以说是完全同一型的。
图6-5 伽倻琴(《乐学轨范》)
正仓院收藏的遗品(图6-6),槽身是桐材制成的,羊角状尾和枕(龙角)俱是硬木所做。北仓藏有两张,一张是泥金的,另一张是槽的满面(直到里面)都用金箔描有花草文(南仓曲一张,损伤已甚,看不出绘画装饰了)。这北仓的二张,原是《天平胜宝八年(756)献物账》所载的金镂新罗琴二张;据杂物出入账的记载,乃是弘仁十四年(823)二月十九日出藏之后,是年四月十四日作为换进品收纳的。
图6-6 金泥绘新罗琴
关于新罗琴,《和名抄》注云:
新罗琴,和名之良岐古止(Siragikoto),所出未详,疑自新罗国来欤?有十二弦,其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地;见谱。
今正仓院所藏遗品,不单是弦数一致,形制亦完全和这记载相同。本来朝鲜之所谓伽倻琴,那“伽倻”二字,就是其起源地的地名,所以日本称为新罗琴,毕竟也就是新罗地方所用的琴之谓,这是毫无可疑的。因之,《类聚国史》里记:
新罗乐师二人,琴舞等师也。
二人中的一人,非掌奏这新罗琴的乐师不可。那里面记载的是大同四年(809年)改制雅乐寮的乐师,比这遗品的入藏正仓院,还早14年。再往上溯到百余年前所制定的《大宝职员令》雅乐寮中已有记载。
恐怕在这中间,早就有了使用这新罗琴的乐师和乐生了。
可是,这乐器在日本却称为新罗琴,不像它在朝鲜的《三国史记》里以及现在的朝鲜通称,称作伽倻琴。这是由于其为日本新罗乐的主要乐器之故。《三国史记》里说这乐器的起源:
伽椰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中略)伽哪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新罗古记》云:伽倻国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违之。王以谓诸国方言各异,声者岂可一哉;乃命乐师省热县人于勒造十二曲。后于勒以其国将乱,携乐器投新罗真兴王(按其治世当540—575,中国粱、陈时),王受之,安置国原。(下略)
据此,则是伽倻即任那的嘉实王仿中国的筝而造的,任那灭亡之际传于新罗。虽然有这样的创造传说,中国六朝的筝(清乐筝)和伽倻琴(新罗琴),其间有两个显著的差异。
(1)新罗琴是独木刳桐作槽,而槽不加底板,筝则另有底板。(www.xing528.com)
(2)新罗琴有羊角状的流苏钩,筝则没有。
不过其类似点,就是都有十二弦。因之由筝而移行于新罗琴,除弦制外实有相当的飞跃,所以在这两种乐器之间,非有中间性的东西不可。
上述《三国史记》所引的《新罗古记》之说,如有几分可以信赖的话,新罗琴是产生于六朝末期,与中国的同类乐器比较起来是相当新的了。筝从战国末期就有,先是五弦,渐次增加弦数,魏晋时代十二弦成为定数。魏阮瑀、晋傅玄、贾彬等的《筝赋》,都说筝的弦数十二,或说拟于十二月。有说汉京房用来研究乐律的准是十三弦——唐时俗乐筝是十三弦,便以为汉代已经有十二弦的筝了,这种说法笔者并不赞成。后魏信都芳《乐书》说筝类的筑十三弦,《隋书·音乐志》有筝十三弦之说,可知六朝末期确有十三弦的筝。所以任那嘉实王时,中国大概已经产生了十三弦的筝。然而新罗琴的十二弦,弦制上还是与魏晋系的十二弦有关系。
弦数的起源就算可以这样说,但上文指出的与筝在根本上形态不同的两点,将如何探求其根源呢?可惜今日没有明确的记录说汉唐间用过瑟状的筝是没有底板的。若说筝类必须有底板,则新罗琴独特的槽便不明来由。可是由于古式的筝在一变而为瑟状之前,其槽与竹有关。由此可以想象或许是圆竹剖成两半来做槽,所谓半管形琴状的古筝筑遗制保存在新罗琴中,这样倒不失为一说。
其次,羊角状的流苏钩,由来也不详。有人曾疑心筝的一类,有所谓细项的筑(图6-7)与达羊角状尾的新罗琴式有起源上的关系。若说筝类的头,是在奏者右手一边的,所以大头细项也在奏者右边。新罗琴的羊角尾,位置恰好相反。可是又有说筑的细项是用手把握的,那么大头细项却应当在左手一边,和新罗琴的羊角尾位置相似了。这种细节固然不应该强加附会穿凿,但是古史籍上有着不可忽略的记述。且不谈新罗古记之说,朝鲜半岛之早有筝类,《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述辰韩的风俗云:
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
图6-7 筑(《乐书》)
辰韩就是后来新罗建国的地方。要而言之,由《三国志》所说,不难想象辰韩的瑟,已具有为后来新罗琴的特色。而这种形制的特异,如不是起源于中国,那正同日本的和琴有尾状兼为装饰的附属件一样,表现出辰韩的民俗趣味。
仔细观察正仓院新罗琴尾端羊角状的表里侧面,不觉有所联想。它的形状酷似朝鲜近海中也有的撞木鲨、双髻鲨的吻头,于是猜想是取象于此。
如果可以由图腾来说明这种取象,倒是很有趣味的。
《三国志》所记辰韩的瑟,此《新罗古记》所说伽倻琴的故事,时代早300年。如果新罗琴是新罗人继承辰韩以来的瑟而传之于日本的,那就很容易了解。可是据《新罗古记》,是梁陈之间才由伽倻传之于新罗,完全没有提到辰韩的瑟。然而笔者以为辰韩的瑟与伽倻琴之间,应当有某种关联。据《三国志》说来,三韩之一国弁辰(一称弁韩,即后来的伽倻)是与辰韩杂居的,那么辰韩的瑟,弁辰的人应该也知道。因之可以想象《新罗古记》所说由伽倻传承伽倻琴者,原是辰韩的瑟传之于伽倻,伽倻完成为伽倻琴,于是与其所作乐曲一并传入新罗,受到赞赏,而围绕着伽倻灭亡的悲剧,遂产生了嘉实王时代发明的传说,正未可知。
朝鲜京城博物馆有乐人陶俑二躯,虽简单,却很能表现这乐器的特色。正仓院的遗物,都在槽的一边有两个穿流苏的孔(现在的流苏是后补的),奏者可以将这乐器悬挂在颈脖来弹奏。这样就可能站着弹奏,恐怕与和琴的立奏也有关联。
新罗琴在日本自《承平目录》里记载以后,便几乎无闻于世,当是不久就废绝了。这乐器的名手,有留名史上的新罗人沙良真熊,活跃于嵯峨、淳和、仁明三帝(810—850)的时代。
朝鲜至今还以伽倻琴之名使用着这乐器,有如上述,可是民间所用却没有羊角尾而有底板,不知是从什么时代变形的。
这样,参酌正仓院遗物、朝鲜李朝雅乐所传古型伽倻琴是以及汉以来的筝、瑟,《三国史记》《三国志》等的记载,可以认为古型新罗琴,以槽无底板、尾作羊角状、弦有十二为其特色的乐器。起源不外汉文化浸入的结果,学了汉筝汉筑之制,加上民族的特征,便造成了辰韩的瑟。辗转相传,最后传入日本为新罗琴,弦数十二,分明是受了汉魏以来筝弦之制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