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三国时期的筝乐及其传播与未来发展

古三国时期的筝乐及其传播与未来发展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句丽时期的筝乐高句丽,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国家。其中《三国史记》提到了当时对筝乐的使用。中国记载有关高句丽音乐的文献提到筝乐的有:乐有五弦、琴、筝、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7](二)百济时期的筝乐百济兴起于朝鲜半岛西南部汉江下游。通过这些记载可以推测当时百济的音乐及乐队形式。此三国东夷之乐也。

古三国时期的筝乐及其传播与未来发展

(一)高句丽时期的筝乐

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国家。在中国古代的魏晋时期(220—589)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进入古代国家形态。由此可见,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在东汉末期(2—3世纪)。

1.韩国文献对筝乐的记载

韩国文献史料中有关高句丽的文献很少,只有两篇文献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高句丽的音乐。其中《三国史记》(1145年)提到了当时对筝乐的使用。

玄琴之作也。《新罗古记》云:初,晋人以七弦琴送高句丽。丽人虽知其为乐器,而不知其声音及鼓之之法,购国人能识其音而鼓之者,厚赏。时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本样,颇改易其法制而造之,兼制一百余曲以奏之。于时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但云玄琴。高句丽乐,《通典》云: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衿,赤皮靴,五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踏。二人黄裙襦,赤黄衿,二人赤黄裙,襦祷。极长其袖,鸟皮靴,双双并立而舞。乐用弹筝一、掐筝一、卧箜篌一、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义嘴笛一、笙一、横笛一、箫一、小筚篥一、大筚篥一、桃皮筚篥一、腰鼓一、齐鼓一、担鼓一、贝一。大唐武太后时尚二十五曲,今唯能习一曲,衣服亦寝衰败,失其本风。《册府元龟》云:乐有五弦琴、筝、筚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1]

2.中国文献对筝乐的记载

在韩国传下来的古文献中有关高句丽的音乐史料不多,所以在研究高句丽音乐时,必须参考中国古文献史料。因为高句丽跟中国北方的交流较多。中国记载有关高句丽音乐的文献提到筝乐的有:

乐有五弦、琴、筝、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2]

乐有五弦琴、筝、筚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3]

高丽,歌曲有《芝栖》,舞曲有《歌芝栖》;乐器有弹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箫、小筚篥、桃皮筚篥、腰鼓、齐鼓、担鼓、贝等十四种,为一部。工十八人。[4]

东夷二国。高丽、百济。高丽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祷,赤皮靴,五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铛。二人黄裙襦,赤黄衿;二人赤黄裙,襦衿。极长其袖,鸟皮靴,双双并立而舞。乐用弹筝一、掐筝一、卧箜篌一、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义觜笛一、笙一、横笛一、箫一、小筚篥一、大筚篥一、桃皮筚篥一、腰鼓一、齐鼓一、担鼓一、贝一。大唐武太后时尚二十五曲,今唯能习一曲,衣服亦寝衰败,失其本风。百济乐,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开元中,岐王范为太常卿,复奏置之,是以音伎多阙。舞者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5]

乐用弹筝一、卧箜篌一、掐筝一、琵琶一、义觜笛一、笙一、箫一、小筚篥一、犬筚篥一、桃皮筚篥一、腰鼓一、齐鼓一、担鼓一、贝一。[6]

高丽伎,有弹筝、掐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以蛇皮为槽,厚寸余,有鳞甲,楸木为面,象牙为扦拨,画国王形。又有五弦、义觜笛、笙、葫芦笙、萧、小筚篥、桃皮筚篥、腰鼓、齐鼓、担鼓、龟头鼓、铁版、贝、大筚篥。[7]

(二)百济时期的筝乐

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兴起于朝鲜半岛西南部汉江下游。公元前18年建都于汉江南岸慰礼,4世纪中叶征服马韩占领了带方郡。百济按定都历史可以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受到高句丽影响的慰礼城时期(公元前18—公元475);第二时期是接受中国南朝文化的熊津时期(475—538);第三时期是泗纰时期(538—660),这一时期是百济文化的全盛期。公元538年,圣王为巩固王权,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将都城移至泗纰(现在的扶余郡)。公元660年,百济被新罗和唐朝的联合军所灭。

1.韩国文献对筝乐的记载(www.xing528.com)

韩国文献中只在《三国史记》中记载了百济乐器,而且《三国史记》所记载的百济乐器没有参考当时从朝鲜半岛留传下来的文献或乐器,仅参考了中国文献《通典》《北史》中记载的百济乐器。其中提到筝乐如下。

百济乐,《通典》云:“百济乐,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开元中,岐王范为太常卿,复奏置之,是以音伎多阙,舞者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乐器之属,多同于内地。”《北史》云:“有鼓、角、箜篌、筝、竽、篪、笛之乐。”[8]

《三国史记》中记载的百济音乐也与高句丽音乐一样,由于当时《三国史记》的编撰者都不重视百济的音乐,所以他们引用的都是中国文献史料中记载的有关百济的内容。

2.中国文献对筝乐的记载

中国文献史料《隋书》《北史》《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载有百济的音乐和乐器。通过这些记载可以推测当时百济的音乐及乐队形式。其中提及筝乐的有:

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有鼓、角、箜篌、筝、竽、篪、笛之乐,投壶、围棋、樗蒲、握槊、弄珠之戏。[9]

百济……有鼓、角、箜篌、筝、竽、篪、笛之乐,投壶、樗蒲、弄珠、握槊等杂戏。[10]

百济乐,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开元中,岐王范为太常卿,复奏置之,是以音伎多阙。舞者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11]

百济乐,中宗之代,工人死散。岐王范为太常卿,复奏显之,是以音伎多阙。舞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此三国东夷之乐也。[12]

中宗时,百济乐工人亡散,岐王为太常卿,复奏置之,然音伎多阙。舞者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衣履。乐有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而已。[13]

在中国文献史料中记载的桃皮筚篥是在唐九部伎和十部伎的高丽伎中所使用的乐器。通过《通典》记载的内容能看出,在高句丽时期使用的桃皮筚篥在百济时期也在使用。主要原因是,高句丽王子温祚率领部分臣民来到汉江北岸,在慰礼(今首尔附近)定都称王,国号“百济”[14],很可能在这一时期他们带来了高句丽乐器。《隋书》与《北史》所记载的百济乐器中,箜篌、筝、篪、笛等乐器是在中国南朝音乐中出现的乐器,即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的清乐中使用的乐器和《隋书·列传》《北史·列传》所记载的百济乐器大部分是一致的。[15]另外,在公元7世纪初,百济人味摩之去中国南方的吴地学习吴地的伎乐,并将其传给日本[16]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当时百济和中国南朝的文化交流情况。唐朝时期,杜佑编撰的《通典》中记载的百济乐器筝、笛、桃皮筚篥、箜篌,都是在百济灭亡以后的唐中宗时期(684—710)以及开元时期(713—741)在宫廷中使用的。因此,通过中国文献史料可了解到,隋唐宫廷宴乐演奏时使用了百济乐器鼓、角、箜篌、筝、竽、篪、笛、桃皮筚篥等。

(三)新罗时期的筝乐

新罗(公元前57—公元935)是在朝鲜半岛上与高句丽、百济并存的王国,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三国时代。新罗的首都是金城(今庆州)。新罗在三国初期是朝鲜半岛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一个国家。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它不太容易接触到中国的习俗和思想,而受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较大。

在中国古代文献史料中很少见到与新罗音乐有关的记载,只有《三国志》《后汉书》《晋书》等史书中记载了辰韩时期(公元前后~公元4世纪左右)的琴。韩国古文献也只在《三国史记》中详细说明了当时在新罗宫廷使用过的乐器。另外,日本的《古史记》《日本书纪》和《日本后纪》等文献中也有关于新罗音乐的记载。研究新罗音乐,要先关注新罗统一高句丽、百济以后这段时期,因为新罗统一高句丽、百济以后吸收了高句丽、百济和唐朝的音乐,新罗本国的音乐在此基础上得到完善并逐渐壮大起来。

遗憾的是,在这些文献中,没有专门提到筝乐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