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奏技法特点
浙江筝派音调沉稳质朴、音色浑厚而优美,以现代演奏技巧为主。从技巧上分析来看,浙派偏重于左手按揉韵律技巧,其演奏音色细腻、委婉。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江南丝竹”“杭州滩簧”为源,在演奏风格上,文曲古朴浑厚、明朗秀丽,武曲情绪奔放、气势宏大,这和当地的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在演奏技法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大指摇,方法使用右手食指轻轻抵住大指的甲片,以腕为轴做快速往返摇动;二是快四点,就是“勾托抹托”技法的快速组合,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在力度、速度等方面做出灵活变化;三是加花、四点,因为武林筝作为杭摊的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点”演奏法,“四点”手法,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在乐曲中的运用,给人欢快雀跃的感受。
需要多加注意的是右手采用的是轻弹的方式,而少用古筝中左手惯用技法“以韵补声”,“勾、托、抹、托”的组合技法构成“快四点”。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较大,在浙江筝派的右手技法中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技法。浙江筝派较为传统的古曲比较回避左右手纷扰复杂的热烈节奏,其演奏形式较干净清秀而明朗。浙江筝派古筝左手弹弦由单纯的伴奏型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到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形式。浙江筝曲传承了江南丝竹的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旋律轻快活泼,对右手的弹奏很重视颗粒性的要求又有着连贯性的要求。浙江筝派在演奏技法上创新了摇指中的“短摇”“扫摇”“双指摇”“扣摇”。
演奏技巧与风格类文献如表3-3所示。
表3-3 演奏技巧与风格类文献
续表
表3-3呈现了浙江筝派发展以来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进程资料,这些研究记录了手工筝派技巧历史沿革、人物及代表性评价,重点对其演奏技法的改革历史进行了研究。总之,浙江筝派风格与技巧都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向良性持续发展。
(二)左手技法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浙江筝曲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当属其左手按揉技法,这也是整个古筝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在浙江筝曲的创作与传承过程中还是离不开这极具古典韵味的左手按揉技法,并在其基础之上发展与创新,所以在曲谱创作或实际演奏中都需要结合左手按揉技法,这样才能够让古筝艺术得以发展和提高。浙江筝曲演奏中对左手技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为当前我国古筝演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而且可以对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由此可见,浙江筝派的演奏技巧一直在进步,风格也秉承创新之风。
在传统筝曲中使用左手主要是达到润饰的效果。这个过程也被总结成四种十分典型又基本的技法,分别是按音、吟弦(包括吟与揉)、滑音(包括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颤音。这四种技法之间是有着一些差异的,然而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润饰音乐,并沿着润音程度的变化而形成一个序列,四者本质是一致的。从专业技术的特点上来看,按音在整体表现上作用于音的时间相对其他较短,所以它的润饰程度较低。吟弦则恰恰相反,它有着较为充足的时间来作用于音,于是可以有各种吟、揉类型的变化与结合,这些方式并不改变乐音的律学性质,所以吟弦相比于前者整体的润饰程度比较高。滑音获得了音高上可能的变化,具有取音的特点但不改变其性质,润饰功能较强,其程度相比前两种方式明显较高。
在古筝自然类乐曲中,“上、下滑音”多用来模拟声音或模拟形态。例如,在现代筝曲《林泉》中,作者在慢板运用滑音技法与单一节奏的结合来展现泉水逐渐融化、水滴的晶莹形态。
现代筝曲中,对于声音的表现还可用“揉音”来表示。一般来讲,深情类的乐曲,曲调多抒情,节奏多平缓,用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含蓄的思念、情愁、乡愁等。“揉音”的加入,会使得原本从容含蓄的音乐,更加具有让人想象和怅惘的魅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并形成独特的体验,是音乐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人们常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按音变化幅度,表现出最能触及自己心灵的旋律,达到富有个性和不同寻常的目的。
古筝这个古老的乐器能够发展两千多年,并在今天依然被人们所熟悉和传承,有其独特的原因,它创造性地发明了依托于左手的“按音”“滑音”,善于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演绎,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韵味,这也使筝乐风韵独特,个性鲜明,奠定了它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近现代浙江筝派历史发展渊源的参考文献如表3-4所示。
表3-4 近现代浙江筝派历史发展渊源参考文献
(三)浙派演奏技巧为近现代筝曲创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1.浙江筝派中的“摇指”
摇指是浙派筝有别于其他流派的一大特色。与其他筝派对比:山东筝派是以大指小关节快速托劈形成“摇指”;河南筝派是以大指大关节的快速托劈形成“摇指”。浙江筝派摇指右手半握拳姿势,食指顶在大指指甲的根部,以手腕为轴心,大指指尖在大臂的带动下均匀用力,在弦上做出快速摆动的动作。极具浙派代表性的“摇指”技巧继承了原有的“长摇”和“短摇”,又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了“扫摇”“双指摇”和“扣摇”。[3]
长摇:二拍以上的摇指,有别于其他流派,增强了摇指的力度,延长了音符的时值,理想地解决了旋律的歌唱性。如《月儿高》,大段的摇指演奏,犹如月宫中传来阵阵缥缈的仙乐(例3-22)。
例3-22
《月儿高》
短摇:时值较短的摇指,音色短促而具有爆发力,如《林冲夜奔》(例3-23)。
例3-23
《林冲夜奔》
如《将军令》一曲,既有大段的长摇来表现军中的号角长鸣的威严氛围,也运用了极具特色的短摇来描述军队行进“关山飞渡”的紧迫情景(例3-24)。
例3-24
将军令
扫摇:以右手的扫弦来配合大指摇,形成激昂、紧张的效果,如《战台风》(例3-25)。
例3-25
战台风
扣摇:左手捏住琴弦,右手大指摇,模仿风声,如《战台风》(例3-26)。
例3-26
战台风
现代“摇指”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坐摇”,即手腕坐在岳山旁的琴盒上,大指捏住食指演奏;第二种是“立摇”,即是右手的大指在一根弦上,小指扎桩,大指进行快速的托劈;第三种是“悬摇”,其方法是用右手的大指在一根弦上,手腕悬空进行快速的托劈。这一方法是王巽之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为了使筝曲《将军令》产生合奏的气势,在琵琶轮指的启发下创造的。常用“摇指”的弹奏方法是扎桩摇,具体演奏方法是将食指侧面微微贴在大指甲片上,小指撑在前岳山处,并且以小指为转轴。通过手腕的摆动来带动大指,从而快速托劈形成摇指。“摇指”得到成功应用,成为浙江筝派特有的弹奏技巧,也是浙江筝派区别于其他流派的主要特征。到现在为止,“摇指”已经成为古筝常用的演奏技法。(www.xing528.com)
2.浙江筝派中的“快四点”
其他流派的筝乐中“快四点”[4]也经常被采用,却没有浙江筝派这么明显,所以“快四点”就成了浙江筝派的主要演奏特征之一。“快四点”是以“勾”“托”“抹”为基础演变出来的一种组合技法,其主要特点是颗粒性较强,速度比较快,并强调勾的弹奏力度,所以这个指法更适用于节奏欢快活泼、旋律流畅的曲目(例3-27至例3-30)。
例3-27
三十三板
例3-28
云庆
例3-29
四合如意
例3-30
将军令
“快四点”技法的出现与浙江筝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浙江筝曲是由“杭州滩簧”发展而来,“杭州滩簧”的三种基本唱腔是烈板、快板和慢板,筝作为杭州滩簧中的伴奏器乐,形成了其特有的“快四点”演奏法。因浙江筝曲具有清丽淡雅、典雅含蓄、旋律优美的特点,在演奏上注重右手的弹奏,但不太注重左手的“以韵补声”,右手“快四点”就是一种主要的演奏技法。
“快四点”通常和快夹弹结合使用,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具有速度快的特点,还能使音乐的旋律更加清晰。例如,王昌元创作并演奏的《战台风》中,在高潮部分用来表现码头工人和台风整夜抗战与顽强搏斗的激烈场景时,不仅运用到密摇等传统技法,还使用了创新的双抹、扫摇等演奏技法,形成一种层层递进,强弱对比明显的音响效果,最终将音乐推向高潮。作者在此创造出扫摇四点奏法,将“快四点”的演奏技法进行了创新。在练习《战台风》的时候,弹奏时手指要果断干脆,触到琴弦后立即离开,不能产生杂音,手掌的重心向下,快速勾弦后立即放松,既要有爆发力又要有颗粒性,这样才能使音色更加饱满有力。
3.浙江筝派中的“提弦”
提弦运用的是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和大指将弦提奏,一般使用情况下都是在低音区进行,能够起到加强节奏性一级增强和声效果的作用。提弦衍生出左右手结合为上、下行琶音技法,来达到低音浑厚过渡到高音明亮的音色变化效果。左手由单纯的伴奏型发展到复杂的节奏型,由为旋律配和声发展到复调(例3-31、例3-32)。
例3-31
例3-32
将军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法如快夹弹、点指、快速点弦等,都为浙江筝派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上面的技法一部分是在传统技法上改良的,一部分是为了增强乐曲的表现力而创新的,这就是浙派筝曲创作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对中国各筝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快夹弹为抹、托技法的快速组合运用(例3-33、例3-34)。
例3-33
云庆
例3-34
月儿高
点指为两手的双抹或是勾抹技法的交替组合运用(例3-35)。
例3-35
将军令
点指这一技法,浙派筝曲新作中也有运用,如何占豪老师创作的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例3-36)。
例3-36
临安遗恨
浙派筝的演奏家们,在演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更多新的演奏技法,不断丰富浙派筝艺,使浙派筝的特色更为鲜明、更为多姿多彩。
综上概述,无论从曲调的典雅文静、浑厚古朴、含意深远,还是层次多变、气势宏大方面,浙江筝派都以它独特的风采,屹立于祖国各派筝艺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