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古筝曲的传承创新及未来发展思考

河南古筝曲的传承创新及未来发展思考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幸福渠水到俺村》在河南大量的古筝曲中起到了一种传承和创新的基础纽带作用。(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容《幸福渠水到俺村》是一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河南筝派古筝曲作品,也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与意义。(二)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幸福渠水到俺村》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曲目,源于其传承性和创新艺术特色。

河南古筝曲的传承创新及未来发展思考

古筝属于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乐器,古筝曲的发展传承对我国民乐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我国河南地区的古筝发展而言,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古筝曲是《幸福渠水到俺村》(例2-4),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曲目,它带有十分鲜明浓郁的河南地方色彩。

例2-4

幸福渠水到俺村

(下略)

在演奏风格方面,无论是慢板还是快板,也不管是欢快和哀伤,都是以浑厚淳朴而见长的,以一种极为深沉内在的慷慨激昂作为其典型艺术特色。在指法的运用方面,则不管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还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都和曲调曲情是浑然一体的,描摹出了情态,刻画出了人物。河南筝在演奏方面有传统的技法,这方面从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首诗中就能够看出来。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推揉自悠然。

《幸福渠水到俺村》不仅是一首带有丰富的传统内涵的作品,而且还运用了现代的手法演奏技巧。它同时也属于古筝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作品非常巧妙地展现出了思想感情与古筝技巧特色之间完美的融合形态。《幸福渠水到俺村》在河南大量的古筝曲中起到了一种传承和创新的基础纽带作用。它的出现,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一种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属于古筝曲中灿烂的奇葩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容

《幸福渠水到俺村》是一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河南筝派古筝曲作品,也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1.作品的创作背景

《幸福渠水到俺村》由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三人创作于1974年。乐曲主要表现的是河南林县人民为了能够充分解决用水的困难,战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难,在高山峭壁之间劈山开石,最终以牺牲生命的巨大代价,终于把水从远方引到了深山之中,修成了举世无双的红旗渠

2.作品的内容

全曲的情感表现十分丰富,在刚开始的部分就引入了主题,表现出了全村人异常喜悦的欢腾场面。紧接着在主题以后,使用一个比较简短的过渡引入回忆。

作品表现的是在没有修通水渠的时候,全村人每家每户都要挑着扁担到外面去挑水,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全村人每天都在为使用水而发愁。在表现这段感情的过程中,曲风逐渐演变为低沉、回忆性的风格特征。

最后,主题的再现,表现出全民欢快和激动的情绪。全曲在一种异常热烈的刮奏之中结束。

(二)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幸福渠水到俺村》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曲目,源于其传承性和创新艺术特色。

1.具有传统古筝曲的特征

筝本来属于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类型,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历史进程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弹筝名手,流传至今的优美乐曲,以自身优美动听的音色,华丽委婉的音韵,行云流水一般的意境,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筝广泛在民间地区流传,基于流行地域的不同,融会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各种形式,形成了以完全不同的音韵特征与独特演奏技巧为典型艺术特色的地方流派。近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筝流派,主要是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地非常有名,出现了大量传统的曲目与较为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积极地进行创新与发展,逐步发展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艺术流派——中州筝派、齐鲁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武林筝派。

河南传统筝派主要是以地区作为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各地的流派代表性曲目同时还是有十分重要的区分标志,这些不同地区的代表性曲目往往都带有典型的艺术风格,主要具有下列特征。

(1)乐曲旋律运动的不同,例如,特有的旋律线进行,独特的节奏型的运用等等。

(2)对乐曲的不同艺术处理,例如,不同的装饰性演奏手法,特殊的色彩音的运用等。

不同的艺术风格往往都是通过不同地区与不同的人所演奏的特色表现出来的,我们要想充分了解每个人的演奏特征,只能通过对比进行分析,才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与辨别出来各个不同流派的差异。尤其是南北两地,由于风俗习惯存在差异,地理语言存在着极大不同,艺术风格差异也就会更大,对比变得更为明显。

“右弹左按”属于古筝最基本的传统演奏技法,“以韵补声”属于古筝主要的表现手段,这种通过“吟揉滑按”的演奏技巧表现出来的音乐韵味,恰恰代表了各流派完全不同的风格。

左手的传统技法通常都是以吟揉滑按、以韵补声作为其典型的艺术特色,技法的各种形式的变化同样是地方流派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首先就是要能够掌握住吟揉滑按基本的概念技法,才能够成为具有典型地方风格特征的特殊表现技法类型。

在这首古筝曲表演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具有典型传统演奏特色的技法形式。

2.在传统基础上添加现代技巧

筝的演奏技法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广泛借鉴并吸取了其他乐器各种技巧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的音响表现形式,从五声与七声音阶的排列再到特殊的音阶排列,都极大地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曲中主要运用的是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这是现代乐曲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促使音乐旋律连贯而流畅,进一步增强了筝曲的表现力,开阔了其表现的幅度,赋予了现代乐曲表现出一个全新的意义。

(三)主要演奏技巧

在这首曲子之中,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它最大的演奏特色,而这一特色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演奏技巧运用层面。(www.xing528.com)

1.慢板中长摇技巧的运用

时值超过了一拍的摇指,就被称作“长摇”。长摇对于摇指各个方面都有进一步的要求。它还要求音色一定要做到优美柔和,音乐的强弱起伏具有细腻的变化,这也是音乐具有典型歌唱性的情感表达形式。长摇通常多用在演奏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的音乐作品之中。

在该部作品之中,出现的是大篇幅长摇段落,这一段主要是用于表达在没有引进渠水的时候一种极为难熬痛苦的情感表达,这段长摇的出现位于低音区,音色更为浑厚,表达出了人们的痛苦情感(例2-5)。

例2-5

长摇:

2.快板中双手点弹与扫摇、扫弦的运用

双手点弹,也被称作轮抹,或者被称为勾轮抹,这一指法的速度通常都非常快,因此弹奏的动作不宜过大,力度和节奏也需要平衡均匀,如例2-6所示。

例2-6

“扫摇”是摇指派生出来的一种指法,顾名思义就是扫和摇的结合。在大指悬腕的同时,中指伸出去有节奏地勾扫与其低八度音相邻的几根琴弦,使其发出扫弦的效果,并且使这种节奏和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循环下去,这种技法称为“扫摇”。

“扫摇”一般用于乐曲的快板处,采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来表现热情、激烈的情绪。在弹奏扫摇时注意扫的路线走直线,而不是一个扇面。扫和摇在一个平面上,切忌扫的时候动作过大,上下跳跃。扫和摇指的第一下劈同时进行,然后摇指再继续“托劈托”形成四个音。但是注意扫和后面的“托劈托”不要断开,它们是一个整体的动作,不要随便夹带附点。

扫摇的“扫”强调节奏,而“摇”强调旋律,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扫摇要求音点清晰,旋律连贯,频率均匀,节奏感明显。

扫弦:由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一起在琴弦上由高音向低音或由低音向高音快速扫弹数弦,使其发出一声,这种演奏技法称为“扫弦”。

弹奏扫弦时要注意每个手指坚挺而不懈,以手臂带动手腕快速扫弦。强调的是手腕的爆发力和灵活性。注意手掌与手指不要懈怠,否则扫出的音不结实,音质发散。

扫弦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一种演奏技法,它既可以与摇指、轮抹等指法相结合,又可以自己独当一面。扫弦常常用于渲染热烈、激昂、紧张、欢快、气势磅礴的音乐气氛,对丰富乐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是乐曲中出现的扫摇和扫弦的谱例(例2-7)。

例2-7

3.慢板有传统特色的琶音、双撮技巧

琶音,主要是把和弦中的各音,从低到高进行一次快速的弹奏,从而弹完一整串音符的奏法。琶音的节奏往往都非常自由,大多数都是用于散板之中,速度主要是对乐曲的情绪内容做渐快或者渐慢的处理。

双撮,也就是双手交替大撮,根据右、左的顺序快速地大撮,进行交替弹奏。如例2-8是双撮的小段谱例。

例2-8

乐曲在演奏手法方面的繁简、力度、音量对比幅度及情感变化都相对较大,在演奏过程中应该进行很好的把握。

引子部分充分展现出的是红旗渠水汹涌澎湃的场面。不管是右手摇指还是左右刮奏,都应该保持一个比较强有力的力度和十分饱满的热情。进入主题部分进行的演奏,指力需要非常肯定、果断。旋律还应该比较活泼、明快,并且应该注意左右按音要准确。这段快板在结束以后,是一个过渡句,为慢起渐快之后的逐渐减慢形式,力度也逐渐变弱。进入慢板演奏,前一段较为深情、细腻,摇指过程中的位置可以选择偏离岳山的中段位置;几句下行的琶音所构成的乐句,连接了这两段慢板,琶音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表现出水富有动态感,可以比较随意些。后面这段主要是带有回忆性的慢板,带有一些愤怒的情绪,摇指时的位置主要靠近的是岳山位置,音色相对比较偏暗,其谱如例2-9所示。

例2-9

而后面几句的摇指则要充满激情、音色饱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幸福渠水到俺村》与河南筝曲的音乐特点

《幸福渠水到俺村》在音乐的处理方面是非常细腻的,通过两种感情之间的对比表现,突出了音乐的主题。

古筝曲《幸福渠水到俺村》属于特色十分浓郁的河南筝派典型代表曲目。

其中特别是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到音位,弹弦的时候略微退一些,迎音迅速滑上)、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都是最有特色的。在指法运用方面,则不管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还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都是与曲调的曲情浑然一体的,描摹情态,刻画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的使用充满了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典型特征于一体,是河南筝派的又一典型艺术特色。

河南筝派所具有的典型音阶特征,大多是用变徵,很少使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是二变音高,也不是绝对不变的,通常都会更高地按到近于宫与徵,真可以称得上是“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派在曲调方面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特征,旋律中的四、五、六度大跳也非常多,于清新流畅之中表现出顿挫雄壮的特点;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尤其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音乐声调,使筝曲具有一种非常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的风格方面来看,无论是慢板或者是快板,也不管是曲情的欢快和哀伤,都不着意去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演奏风格特点,而主要是以浑厚淳朴而见长,以一种非常深沉内在而又慷慨激昂为主要艺术特色。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为“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筝派很多曲目的创作方面都直接源于民间说唱音乐以及戏曲音乐方面。河南曲子通常都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清朝之后逐渐衰落了,仅仅在南阳一带还非常兴旺,也被人们称作南阳鼓子曲。它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与纯器乐的“板头曲”,筝也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了说唱而逐渐走向独立演奏的道路。现存的河南筝派代表性曲子基本上都属于河南曲子的板头曲和牌子曲。在过去,艺人之间相见,往往都会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且还借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牌子曲主要是由鼓子曲的曲牌发展演变而来的,大多都非常的短小、清新而活泼,别具一格,如《剪剪花》《满舟》《叠落》等。但是也有《码头》那样的三百余板的大曲牌。

(五)在古筝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幸福渠水到俺村》这首古筝曲,演奏的手法表现出典型的繁简、力度、音量对比幅度和典型的情感变化起伏,每部分都非常大,这就需要人们在各种古筝的演奏技巧方面充分掌握娴熟和稳定,对演奏技巧的运用也变得更为精确。最后,我们能够在原乐曲基础上,探索出它的典型艺术价值,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水平,更进一步去用于开拓古筝作品领域创作和演奏的全新思路、新技法,使其可以得以发展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