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是一种以抒发情感为载体的文学体裁,以写情、抒情、唱情为己任和特质。我们从《信仰》歌词中分明品读出一种哲学的思辨、哲思的力量。如同我国词界泰斗乔羽的作品一样,他的歌词不仅用形象说话,有时也以理说话,而且举起来“像羽毛、像雪花”,落下去则“像雷霆、像战鼓”。例如他的《黄果树瀑布》:“人从高处跌落,往往气短神伤,水从高处跌落,偏偏神采飞扬。”开头这两句哲语,胜过千句写景、万言抒情!
《信仰》是主旋律词作,关乎引领、导向问题。作为曾经的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者,词家在一首简短的歌词里,十分注意用文学的形象和严谨明朗的思维引导人们的哲学思辨。
歌词开篇就写道:“梦想有多长,希望就会在前方。”“信仰有多高,忠诚就会更昂扬。”仅这两句就可以成为经典,成为流行语,这是歌词创作中的“秘招”:一首好歌词,里面总会有一两句这样的语句,行话叫“狠话”“毒话”,也叫词眼(即诗眼)。像前例的《黄果树瀑布》,像乔羽的《说聊斋》里唱的“牛鬼蛇神倒比那正人君子更可爱”,像陈小奇《涛声依旧》里的“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都是这样让人过目不忘的好词句。它有时是特别抵达人心的一句暖心的“情语”,有时是一句动人心魄的“景语”,有时则是一句富于思辨的“哲语”。
《信仰》就是以这样的哲理打动人心,并且丝毫不容怀疑:“放飞理想和希望”,是以“牢记使命把信仰擦亮”为前提的,“写就出彩的华章”也是以“同心协力追赶奋进的时光”为前提的。而“压不弯的脊梁”,也是因为“坚定信念紧随前进航向”“铸就人民永恒的信仰”……类似于这些富有哲理的词句,铿锵有力、意气风发,增添歌词激励人心的力量,放射出哲学思辨的光芒。(www.xing528.com)
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建华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中国要发展,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行,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也不行。没有信仰、没有信念,就没有感召力,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中国奋力前行的密码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依靠信仰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力量,我们完全可以自信且自豪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力量,我们完全可以自信且自豪地说,在未来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贡献给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必将是红色的玫瑰和芬芳的甘露!
套用歌词里的一句话,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达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词家的境界有多高,歌词的品位就会有多高;词家的哲理有多深,歌词给人们的教益就有多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