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探古:谢景桥历史悠久、完好保存,是赵坡村的名胜古桥

荆门探古:谢景桥历史悠久、完好保存,是赵坡村的名胜古桥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景桥,位于京山县罗店镇赵坡村1组桥头坡湾西200米处,东西向跨于一小河上,桥头碑额横刻“谢景桥”3字。谢景桥创建于明嘉靖十年,距今已有484年的历史。笔者2015年9月21日考察谢景桥。人们以谢景二姓命名此桥。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谢景桥”3字。桥碑从碑文可知,谢景桥并不是谢景二姓所修,而是明代嘉靖十年,千亩畈当地的一位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己任的义官谢景倡捐己资而修建的。如今,谢景桥保存完整,仍是乡民们的通行之道。

荆门探古:谢景桥历史悠久、完好保存,是赵坡村的名胜古桥

谢景桥,位于京山县罗店镇赵坡村1组桥头坡湾西200米处,东西向跨于一小河上,桥头碑额横刻“谢景桥”3字。

谢景桥创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距今已有484年的历史。笔者2015年9月21日考察谢景桥。过了桥头坡,放眼望去,远近的土丘和奇峦点缀如画,丛丛树林中,掩映的红瓦白墙的农舍格外醒目,千亩相连的稻田泛着金光枫树列岸的渠道纵横交错,几台收割机正忙着给农民收割稻子。在这幅原野秋景图中,我们寻访了好一会才找到久慕的谢景古桥。此桥结构为单孔石拱桥,桥长13.5米,桥宽4.6米,桥高5.2米,孔跨6米。桥顶厚0.8米,其中拱券厚0.5米,由30块较为规整的块石拱成。桥的北侧拱券上部镌有龙头一尊,已有残损;桥的南侧拱券上的龙尾已毁失。

为什么叫谢景桥?听村民黄承福等介绍,古时有谢景二姓联姻,其子女结婚娶亲必经过此地,而此地河水阻隔,不利通行。于是谢景二姓便出资修建了此桥。娶亲时,大马、花轿热热闹闹地从桥上经过。人们以谢景二姓命名此桥。又传说,桥北侧拱券上的龙头正朝着北边不远处的廖家湾,廖姓认为此龙头影响了廖姓人丁兴旺,于是用铁锤把龙头打断了。据说后来廖姓果然子孙繁衍,兴旺发达。

谢景桥

桥面

桥的东北角的稻田边,立有一块记载修桥经过的石碑,高1米,宽0.58米,厚0.15米,青石质。碑上的文字因风化的原因,人们很难识别。通过制作拓片并将字迹仔细辨认后,全篇碑文才清晰连贯起来。此碑碑首镌刻二龙戏珠图案。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谢景桥”3字。碑面两边刻有花纹图案。碑文阴刻楷书13行,满行23字,记叙谢景桥的修建历史:“窃闻学者苟存心于利物于人,必然所济观于桥梁而处信矣!桥之建,始于我四代祖义官谢公讳景,往来此地,见水势险阻,众人病涉。于是倡捐己资,以建斯桥。原碑序是桥也,高而大矣,其直长二丈六尺,其横宽一丈四尺有奇,创造于有明嘉靖十年辛卯岁三月告竣。历隆、万、天、崇四君,延国朝顺、康、雍、乾皇帝,渐近三百余载,而桥之规模宏伟。然后来洪水冲击,倒圮日久。幸赖祖德之庇荫,胶庠之培养,我等来此窥覩当年旧迹,不忍我祖德永湮。因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房曾孙等重新补修老桥,以期吾祖济人无己之心愈历久常存。京山县东里千亩畈自修桥义官谢公讳景桥名之。曾孙长男谢友府、二友忠、三友辅俱庠士,四友振、五友信、六友勇、七友珍、八友石。大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岁嘉平月六日之吉立。”(www.xing528.com)

碑文中的“学者”:此指求学的人。“义官”: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专设的一种编外官职的名称。明朝时期最为盛行。是各地官府为表彰那些经常对社会、对平民做善事的非官宦家境出身的贤达人士而封予的奖励称号。荣获“义官”称号后,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地位,能直接参与当地官府、域内的管理事宜,不拿俸禄,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己任。“病涉”:指苦于涉水渡河。“直长二丈六尺”:折合为8.646米。“横宽一丈四尺”:折合为4.66米。“有奇(jī)”:有余。“嘉靖十年”:1531年。“隆、万、天、崇”:指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四帝。“顺、康、雍、乾”: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胶庠”:周代学校名。周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后世通称学校为胶庠。“庠士”:明清秀才的别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嘉平月”:农历腊月的别称。

桥碑

从碑文可知,谢景桥并不是谢景二姓所修,而是明代嘉靖十年,千亩畈当地的一位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己任的义官谢景倡捐己资而修建的。后来遭洪水冲击,此桥倒圮日久。历经253年后,到了清乾隆四十九年,有谢景的曾孙谢友府、谢友忠、谢友辅等秀才联合其谢氏八房的曾孙重新补修了此桥,取名谢景桥,并专门刻立碑记,以纪其事。

如今,谢景桥保存完整,仍是乡民们的通行之道。其记修桥之事的古碑也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古代交通史料价值。特别是谢景及其曾孙们的行善事迹具有教育和借鉴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