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泰桥:历史沧桑与商贸繁荣

平泰桥:历史沧桑与商贸繁荣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平泰桥始建于清康熙或乾隆年间”的说法是没有史料依据的。1941年侵华日军曾对平泰桥进行破坏拆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重建平泰桥,系为双孔石拱桥。平泰桥原为荆襄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军事关口,日寇侵占荆门后,亦派兵镇守过此桥。如今平泰桥的桥上和桥头商贩摆摊设点,俨然成了一处兴旺繁荣的小商品桥梁市场。

平泰桥:历史沧桑与商贸繁荣

平泰桥

平泰桥,俗称南门桥或板桥。南北向跨于荆门城平泰门(即大南门)外的竹皮河上,系2孔石拱桥,桥长20米,桥宽(含人行道)6米,桥高6米,单孔跨径6米,过水断面2x33平方米。设计负荷汽—12。

笔者2004年5月29日考察平泰桥。此桥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清乾隆年间知州舒成龙编写《荆门州志》时,因没见到元张从善《平政桥记》和明《重修惠政桥记》两篇史料,故错将平泰桥定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始建。于是后世也以讹传讹。有的又称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这些说法皆误。明嘉靖元年《湖广图经志书》卷六载:“平泰桥,在州南平泰门外,弘治十四年山水瀑涨,寻颓坏”。可见,“平泰桥始建于清康熙或乾隆年间”的说法是没有史料依据的。

据元《平政桥记》和明《重修惠政桥记》记载,平泰桥初系石块砌成的简易小桥,后又改为石墩木梁小桥。因山水汇聚,冲击无常,故桥时修时毁。清康熙三年(1664年),知州李衷灿主持重修过一次,后又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知州姚莱也对此桥重修过一次。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州舒成龙又主持重修过此桥。清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四日,山水爆发,桥梁冲毁,埠头也崩塌。有城中首士张在熙、徐在邦、吴楚芳、李育龙、熊德符、高楚生、饶文举等7人倡首捐资,重建此桥,特别是对桥的埠头修整得倍加坚固。有碑文记载云:“修桥补路,诚为公事之善者,而修埠头亦然。前此之埠头最为方便,嗣后于道光六年六月初四日,山水峻发,所有桥梁,尽行冲塌,而埠头亦崩坏无有。虽为补修,终无济于事。兹者城中士人君子不惜多费,互相劝捐,因取河中大石好为修治,其坚厚较其前有其过之,因桥基亦为之稳固,正所谓一举而两得也。爰将众善士姓名刊列于左。道光二十七年岁官丁未秋月立。”

后刻周润山等29人姓名及捐资金额。此碑高0.45米,宽0.78米,青灰色石质。嵌于平泰桥西边护栏板内侧,完好无损。是研究平泰桥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是重修过惠政桥的知州郭觐辰回任期间,想必他对平泰桥的重修工程,一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www.xing528.com)

1941年侵华日军曾对平泰桥进行破坏拆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重建平泰桥,系为双孔石拱桥。1988年,老城改造指挥部工程队曾对桥面进行维修,在桥面两侧,加筑了栏杆,以护安全。两侧各立石柱16根,桥两头的4根石柱上各雕镌了一只狮子,雕工精细,形象逼真。2000年,河道管理处又对此桥进行了维修。

平泰桥原为荆襄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军事关口,日寇侵占荆门后,亦派兵镇守过此桥。如今平泰桥的桥上和桥头商贩摆摊设点,俨然成了一处兴旺繁荣的小商品桥梁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