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龙桥:荆门探古(古碑古寨古桥古名胜)

双龙桥:荆门探古(古碑古寨古桥古名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龙桥,位于东宝区仙居乡双龙村2组,东西向跨于一小河上。双龙桥桥面笔者2005年5月30日、2006年11月6日和2010年4月6日三次考察此桥,并将刻于民国十三年的碑文制作了拓片。正面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众修双龙桥”5字;正文阴刻楷书4行,满行51字,记叙修建双龙桥的原委。桥碑之文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而双龙桥现在仍为方便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

双龙桥:荆门探古(古碑古寨古桥古名胜)

双龙桥,位于东宝区仙居乡双龙村2组,东西向跨于一小河上。创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结构为2墩3孔石板平桥,桥长8.5米,宽1.2米,高2.2米。东孔跨径1.8米,中孔跨径1.9米,西孔跨径1.6米。两座棱型桥墩由8层大块石垒砌而成,宽2.1米,厚0.8米,高2米。两头的桥墩呈尖角,便于分水和卸水。桥面每孔由3块长形青石板铺设,一共9块。每块桥板宽0.4米,厚0.25米。但长短不一,最长的有2.36米,短的为1.9米。两端桥头以8层大块石垒砌成护岸,宽3米。两侧四边八字形护岸各长2米。桥东岸北侧20米处路边立建桥石碑一块。该桥现状保存基本完好,仍在使用。

双龙桥

桥面

笔者2005年5月30日、2006年11月6日和2010年4月6日三次考察此桥,并将刻于民国十三年的碑文制作了拓片。其碑高1.54米,宽0.71米,厚0.15米,青灰色石质。正面碑额横列阴刻大楷书“众修双龙桥”5字;正文阴刻楷书4行,满行51字,记叙修建双龙桥的原委。碑文云:“盖闻隔山易,隔水难。此虽曰俗语,实为名论。如张家坮之无桥者盖数百年于兹矣,夫往来经过者故多,乃病涉者亦复不少。于是诸公均发慈善,倡则随之欢欣鼓舞,同结良缘。诚非一人之力而成也,仰赖诸公之力,募化同胞,鸠工庀材,不数月而桥成矣。嗟乎!斯桥之成也,承天功以辅之,得人力以助之,故名曰‘双龙桥’,亦曰人杰而地灵者幸。故为之序云。领手张焕然,经修徐桂林。”碑文告诉我们,当时此地数百年无桥,给往来行人带来极大不便,常常还出现溺水事故。于是有领手张焕然等首人均发慈善,倡首修桥,众人欢欣鼓舞,踊跃捐助。由徐桂林负责经修工程,请匠购料,两三个月桥就落成。因“承天功以辅之,得人力以助之”,故取桥名为“双龙桥”,天功和人力,共尊为双龙;得人杰和地灵,则成为幸事。

其碑背面之额横列阴刻大楷书“同结良缘”4字;碑文阴刻楷书4行,满行65字,记叙新桥落成表彰众善功德之事:“张家坮新桥落成序。三不朽之中,立德立功居其二。人好作功德者,不即可传世远哉。张家坮建造石桥也,予于潘君福堂募功德而知之,不日而桥资集,又不日桥工竣。勒众善之名,刊众捐之目,刻新桥之文,固其常例。乃潘君将戾(定)稿,因有某贫士创捐数十竿,某善士慨捐一百串。此桥之成,二士提倡之力为多,而二士顾(却)皆不愿人之称其名也。潘君遂持斯意以问于予,予曰:是。不妨徇其情而不称其名也,不标其功德则真功德矣!予虽凡夫,尤且欣慕焉,况聪明正直之神人哉?爰记潘君与予之问答以为镌碑之序言焉。汉滨赵万德撰,石匠刘荣甲。”新桥建成后,一般要做三件事。一是勒众善之名,二是刊众捐之数,三是刻新桥之文。潘福堂负责募集众善士所捐之功德,赵万德负责撰写修桥碑文。在组织众姓捐资时,潘福堂发现一贫困人士无现金捐出,而捐了数十根竹竿;一行善人士慷慨捐资一百串。此桥之成,这两位人士倡捐出力为最多,但这两人皆不愿在石碑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于是潘、赵二人商量按照这两位人士的心意而不标其名。最后作者感叹地称赞说:不标其功德才是真功德啊!(www.xing528.com)

桥碑

桥碑拓片

两篇碑文记载捐资人员共达355人。其中捐一百串的1人(碑上刻为“无名氏”),捐数十根竹竿的1人,捐二十千的2人:胡德敬、吴经堂。十千的10人:张焕然、缪在阳、王德发、罗合兴、邱监永、赵作丹、张定安、刘寿昌、刘和山、钟家坤。七千的2人:向尧阶、常巨万。五千的11人:朱象清、胡端云、曾全玉、朱致祥、张永高、潘楚德、黄华堂、焦长春、孙世安、刘吉占、刘三姑。可见创修此桥,得到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赞许。

双龙桥东约50米为张家台,南约100米为陈家台,西边不远处为3组的农田,北边约500米为许集通往曾集的公路。桥碑之文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而双龙桥现在仍为方便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