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桥名胜,考察记录及历史背景

古桥名胜,考察记录及历史背景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河口桥,又称新桥,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华阳村6组和联心村6组交界处,东北、西南向跨于新河之上。两河口桥笔者2006年6月19日和2015年9月12日考察两河口桥。一块是《移修两河口桥记》,碑高1.22米,宽0.74米,厚0.13米,青石质。碑文阴刻楷书20行,满行40字,记叙移修两河口桥之事。两河口桥的修建,体现了知州王庭桢为百姓办实事的高尚品德,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1998年荆门市政府将两河口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名胜,考察记录及历史背景

两河口桥,又称新桥,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华阳村6组和联心村6组交界处,东北、西南向跨于新河之上。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新移建,即现存之桥。系一座3墩4孔青石板平桥,桥长18米,桥宽1.8米,桥高2米。菱形桥墩尖角对尖角宽4米,厚1.4米,高2米,由8层块石叠砌而成。由东向西测计,第一、二孔跨径各为2.2米,第三、四孔跨径各为2.3米。每孔底部均以平面规整的块石铺盖,以保护桥基。每孔上面以5块各长3米,宽0.34~0.35米,厚0.21~0.23米的青条石并列铺盖。现在西边的两孔上仍分别保存有5块桥板,而东边的两孔上各只存有4块桥板,而缺失1块了。桥板两端均严密地嵌在桥墩上的卡槽中,设计可谓精巧,足见修桥石匠刘士富和刘士贵的高超技艺。

两河口桥

笔者2006年6月19日和2015年9月12日考察两河口桥。只见这座石板古桥仍基本完好地飞架于两岸之间,是村民们通行的交通要道。在古桥的西南山冈上,立有两块修桥碑刻。一块是《移修两河口桥记》,碑高1.22米,宽0.74米,厚0.13米,青石质。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碑文系时为代理荆门直隶州知州的王庭桢撰写,由附贡生何登瀛书丹。碑文阴刻楷书20行,满行40字,记叙移修两河口桥之事。碑文云:

“古者惠民之政多端,而徒杠舆梁著于月令。则桥梁之设,乃王政之所必重。非若浮屠氏漫举因果惑人所可同日语也。”文意是说,古代惠民的政策是有多方面的,修建小桥、大桥是有月份要求的。桥梁的建设,是施行王政所必须重视的。这与佛家讲因果来诱惑人们是不可相比的。由此可见,王庭桢视修桥比念佛更重要得多。

下文继续写道:“荆门当南北要冲,车马络绎之途,州治东北三十余里两河口旧有桥梁,建于乾隆乙卯岁,往来不致病涉。然每值霖雨暴涨,两水合流,势尤猛悍,圯址不免动摇,虽屡加修葺,总难永固。自道光癸巳岁,至今垂四十年,倾圮殆尽矣。”文中交待前情:即旧桥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每逢霖雨暴涨,河水汹涌,冲毁桥基,虽屡有修补,但难以永固。从道光十三年(1833年)至今四十年,此桥几乎全部毁坏了。

桥面

接着写作者亲临其境的见闻和行动:“予于庚午夏奉檄来权是邦,明年夏,以公过八角庙,至其地,见其颓废殊甚,因汲汲谋复其旧。会绅士张德元等以重修请予,乃躬履亲勘,度其形势,别就新基,择其土壤坚厚者可任重石。遂定议移建,第工费繁钜,必借众力。爰先捐资倡首,复从乡之好义者共为劝导,其相输助。遂择日鸠工,阅一岁而桥始成。”从记文可知,王庭桢于同治九年(1879年)夏奉命代理荆门知州。巡视其地,见桥毁坏非常严重,急切地想恢复旧貌。恰好绅士张德元等以重修之事请示我,于是我亲自实地勘察,分析估量其地形后,另找新的基址,选择地质坚厚可以承载重石的地方,决定移建新桥。但工费繁多巨大,必须借助众人之力。于是首先带头捐资,再以重义气的人士加以劝说引导,相互积极捐助,择良日请工重建,历经一年而桥才建成。

下文写建桥后的效果:“嘻嘻!前此之临河而返用,相咨嗟者不知凡几。兹桥现复,人无褰裳,车无濡轨,凡去来其间者,骈肩累迹,指弗胜屈,无远迩皆蒙利。则斯桥之修,其有功于人匪浅矣。”其文意谓:前此人们临河而返回,相互叹息的人不知有多少。现在桥已修复,人过河不必撩起下裳,车行不会沾湿车轨。从桥上经过的人,肩碰肩十分拥挤,扳着指头也数不清有多少人。无论远近都蒙获便利,这座桥的重建,给人们的实惠真是不浅啊!(www.xing528.com)

后文系作者有感而发:“夫事不患于创之者难成,而继者或有逡巡畏缩,以为姑听之而已久,且访其往迹茫然寡存,几不识昔贤美意之所在,何怪天下善举之不多觏乎,今诸绅耆鼎力倡率,卒复前规,其惠之大,岂煦煦然起一夫之蹶,一车之柅,若子舆氏所飢济人为悦己哉!后之人如有好善乐施,心存利济若诸绅耆之,坏者治之,废者兴之,使斯桥垂于永远,讵非无穷利益乎!兹功既告竣,且愿有所记。予睹其志,观其事,均有可嘉者,故乐为书之。”其感慨说:凡事不担心首创时难以成功,而担心继承无人。因为开创者心专志一,必然希望成功后才停止。而继承的人有的退避畏缩,认为且听了好久,访其旧迹而荡然少存,几乎不懂得前贤的诚意之所在。怎么能怪天下的善举不多见呢!今诸位绅士耆老鼎力提倡作表率,终于恢复前貌,其恩惠之大,岂是施舍式的救一人之跌倒,一车之阻止?像孟子所讥讽的子产那样,给人以小恩小惠就高兴了呀。后来的人如有好善乐施者,心存利济像诸绅士耆老一样,桥坏了就修治,桥废弃了就兴修,使这座桥梁留传永远。怎么不是无穷的利益呢!现工程已告竣,且希望有所记。我见其志,观其事,均有可以表彰的,所以我乐于为此作记载。

桥碑

桥碑拓片

末尾镌刻有关头面人物的捐资情况:州正堂王(庭桢)捐廉十千文,同知衔张金镛四十串,贡生李桂一二十串,京山县永乐河彭应福捐银三十两零三钱合钱四十六串,文生李云海八千文,监生刘起谦六千文,崇阳县教谕张良弼六千文,四川知州周翰六千文,庠生许庚飏二千文。

第二块碑刻为功德碑,高1.42米,宽0.68米,厚0.15米,青石质。碑阳刻张豹占等206人姓名及捐资金额,碑阴刻王士隆等224人姓名及捐资金额。并将总收总支账目刻于碑中:总共捐钱九百六十七串六百文,合算总共用钱九百六十五串七百六十三文。有少许结余。

两河口桥的修建,体现了知州王庭桢为百姓办实事的高尚品德,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其桥梁和碑文具有重要的交通文史价值。1998年荆门市政府将两河口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