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文化:以诗寄情,抒怀壮志

中国旅游文化:以诗寄情,抒怀壮志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喜欢极山水之乐,而他们当年的无游不诗、无诗不妙,当时以及过后人们依据其诗文创设的山水景观至今几乎都是旅游热点,而将他们的足迹连接,又形成了一个个中国文人、士大夫艰难跋涉,而又充满着奋斗的历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怀乡思亲之情,山高水长,山重水复,天涯羁旅,怀乡思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忧国忧民之情,对山河破碎的伤感化为浩歌慷慨壮山河: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中国旅游文化:以诗寄情,抒怀壮志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喜欢极山水之乐,而他们当年的无游不诗、无诗不妙,当时以及过后人们依据其诗文创设的山水景观至今几乎都是旅游热点,而将他们的足迹连接,又形成了一个个中国文人、士大夫艰难跋涉,而又充满着奋斗的历程。

辞亲别友之情,分手时的山高水长,旅途中的山程水驿都引动离人的情感。这是友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亲情,明代文学家杨慎因刚正不阿遭谪戍云南,爱妻伴送出家,溯长江而上,杨慎担心她受不了风尘颠簸,劝她回乡,与妻子生离死别: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明·杨慎《临江仙·江陵别内》)

这是怀乡思亲之情,山高水长,山重水复,天涯羁旅,怀乡思亲。山川景色中的离别情怀,使中国山川美景中闪耀着至真至美的人性光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当然思乡之情也不全是哀切,也有亲切恬淡的,尤其像王湾,他是考中进士之后在江南漫游的,自然心情开朗: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是思乡忧国之情,如果到处漂泊,无家可归,比如杜甫安史之乱使之“漂泊西南天地间”,孤苦伶仃,无所依凭,思乡忧国的折磨一齐向他袭来。这是代表着流离失所百姓的乡关之思,自然十分悲壮: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www.xing528.com)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杜甫《旅夜书怀》)

这是忧谗畏讥之情,古代仁人志士常常无罪遭贬,无端遭受打击,从屈原贾谊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到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直到林则徐、邓廷桢,成为远离故乡、朝廷的迁客骚人,只有在水边才可以把愁苦哀怨抛洒。“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是刘禹锡55岁时遇见老朋友白居易时吐的苦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是韩愈因直言书谏而被贬潮州满腔愤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哀叹。

柳宗元很会“黄连树下弹琵琶”,他被谪迁到荒僻之地永州,在戏水中表露寂寞苦闷: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忧国忧民之情,对山河破碎的伤感化为浩歌慷慨壮山河: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宋·杨万里《初入淮河》)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宋·汪元量《湖州歌》)

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顾民生的痛斥。

收拾旧山河,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戚继光“春雨下危墙,烟波正渺茫。好山当幕府,壮上挽天潢。鸟立林边石,人归海上航。驱驰还我辈,不惜鬓毛苍”。近代爱国志士文廷式乘船过洞庭,面对大好山河,慷慨吟诵:“借取重湖八万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